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北京观察 > 正文

新时代中非合作拓新“路”

2018-09-04 03:17:13大公报 作者:马浩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非论坛首日,“路”成为一个关键词。在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六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即以《共同迈向富裕之路》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中国支持非洲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建设“共同繁荣之路”、“务实合作之路”、“开放包容之路”、“自由通畅之路”,打造“高质量发展之路”、“幸福之路”。

  “路”堪称是概括中非合作的一个题眼和象征。基础设施是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尤其以铁路为代表。建造於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坦赞铁路,时至今日,仍然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援外项目之一。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中非铁路合作也进入新时期,中国铁路不断在非洲刷新纪录。

  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港口蒙巴萨的蒙内铁路由中国出资建设,是该国独立以来的最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未来还将打通连接起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南苏丹等东非6国的铁路网。在肯尼亚以北,连接吉布提和埃塞俄比亚首都的亚吉铁路,是非洲第一条“中国标準、中国技术、中国製造、中国运营”的跨国电气化铁路。

  中国在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经济状况,同时也为疏解中国国内产能、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用事实回击“新殖民主义”等质疑。这亦如习近平所指,“中非合作找準基础设施不足等制约非洲发展的要害,把资金用在刀刃上,不搞花架子。”

  当然,铁路只是中非合作之路的一个缩影。中国践行大国责任,为非洲提供了许多力所能及的援助。中国援建的项目,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不同时期,包括了学校、医院、港口、机场、文化、体育等不同领域,遍布非洲各个角落,被当地人称为“龙的礼物”。

  从当年以非洲国家为主的第三世界“将中国抬进了联合国”,到如今维护全球化和多边主义、改善全球治理方面的通力协作,中非友好对於中国打开国际交往局面、扩大朋友圈、开展对外投资和经贸合作、增进国际舞台上影响力,都发挥了特殊作用。在新起点上,“一带一路”与非洲工业化进程对接带来的新机遇,亦将为中非产能合作开拓了更广阔空间。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