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北京观察 > 正文

合作暖风吹向“风车之国”

2018-10-16 03:17:41大公报 作者:马浩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今年上半年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与荷兰首相吕特相继访华后,李克强总理任内首次访问荷兰。频密的高层互动,是双边关系黄金期的直接表现。这对於中国推进“一带一路”以及应对贸易战冲击,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7年,中荷双边贸易额达78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荷兰已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在欧盟内的第三大贸易夥伴,仅次於德国、英国。若英国正式脱欧,荷兰将跃居次席。并且,中荷贸易较少受政治因素干扰,一直保持相对稳健良性发展趋势。当前,中美贸易战阴云密布,中欧经贸合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稳固并拓展中荷贸易规模,有助於稀释贸易战的负面影响。
 
近一个多月以来,中国领导人先后赴俄参加东亚经济论坛,商讨东北亚合作;出席上合首脑峰会,开拓中亚市场;此次再访亚欧大陆最西端的桥头堡荷兰。这些区域分别位於“一带一路”东、中、西的战略节点,显示了中国的全局思维和全球视野。
 
荷兰是对接“一带一路”成果最为丰硕的欧洲国家之一,中荷都从“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中获益良多。尤其在互联互通方面,可谓陆、海、空、网多维度齐头并进。多趟中欧班列相继开通;鹿特丹港每天进港货物中有四分之一来自中国,中国近半数赴欧深水货运航线选择鹿特丹作为首站停靠港;中国7个城市与阿姆斯特丹之间,每周有90多班客货运航班往返;中国涉及跨境业务的电商及物流企业通过对立足荷兰进入欧洲市场。荷兰的“欧洲门户”区位优势更加巩固,也为中荷扩大双边贸易提供了支撑。
 
此次李克强访荷,两国将签署海关、航空、能源、金融等领域的一系列合作协议。荷兰是全球最具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国家之一,两国在新一代通信、新能源、新材料、智慧城市等绿色高新领域合作,将为中国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注入活力,而中国放宽服务业、金融业外资准入,亦为荷兰企业提供了新商机。
 
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寒流,中荷合作暖风沿着“一带一路”吹向“风车之国”。这既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重要示范效应,也向外界传递中国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诚意和信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