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纵横谈 > 正文

侵略历史无解 日外交难破藩篱

2018-10-18 03:16:10大公报 作者:施君玉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又到日本秋季大祭日,又是政客群魔拜鬼时。正在欧洲访问的首相安倍未现身靖国神社,循惯例供奉祭品,日参众两院议长及厚生相也如法炮制,奉上了祭品,副首相兼财务相麻生太郎、外相河野太郎预计也不会前往靖国神社参拜。有分析指,安倍即将访华,日如此低调行事是为避免刺激中国。

其实,供奉祭品也好,现身拜鬼也罢,都反映了日本对侵略历史的态度。靖国神社内供奉有给亚洲带来深重灾难的甲级战犯,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的祭典,本质都一样,都是在为军国主义招魂。就新内阁其他成员的参拜问题,政府给出立场是“将做恰当判断”,这种“不表明态度”的态度,实质上是一种纵容,届时,不排除仍会有内阁大员与议员一道现身拜鬼。

中国人的神经并未麻痹到可被日方伎俩轻易蒙蔽。对安倍“曲线拜鬼”的行为,中国外交部即时回应,明确表示反对,“敦促日方切实正视和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实际上,每年春、秋两次大祭和“八.一五”投降日,都是观察日内外政策走向的风向标。二战已结束七十多年,日本至今不承认侵略历史,不仅不道歉、不反省,反而屡屡在亚洲国家伤口上撒盐。无论日把“面向未来”说得多么动听,其为二战战犯“招魂”的实质就是要复活军国主义。

并非中韩等亚洲国家神经过分敏感。无论是人与人的交往,还是国家间关系,加害者越是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早日平服曾经受到的伤害,才越有可能选择原谅和信任。但对日本而言,一切都颠倒了。七十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七十年后,又输掉了良知。一个看不清过去的国家,又有什么资格谈未来。

历史问题,是制约日外交的一道藩篱,也是其前行的沉重包袱。曾几何时,安倍为日韩达成慰安妇协议而兴奋,为两国关系步入“蜜月期”而骄傲。但其未曾想,没有对侵略历史深刻反省的“友好”是脆弱的,文在寅取代朴槿惠入主青瓦台后,韩日关系一夜跌至谷底,至今未能走出泥淖。中日关系亦同样,两国领导人的每次会晤,必然谈到历史问题,中方一直敦促日方作出深刻反省,以史为鉴,勿重蹈覆辙。由于否认侵略历史,周边国家对日现行政策走向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和戒备。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所谓的“未来”都是无法取信于人的空谈,都无法摆脱被孤立的窘境。

安倍即将访华,中方期待此访能够推动中日关系在重回正轨基础上取得新的发展。但历史问题始终是两国关系中绕不开的障碍。安倍已把修宪作为自己新任期的重要任务,随着日突破和平宪法图谋的推进,中日关系仍会出现波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