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热点冷评 > 正文

无处安放的单车背后是无处安放的文明

2017-02-16 10:50:00 作者:徐孟楠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对打着“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旗号的共享单车而言,过去的一年各种颜色的小车为很多城市的居民提供了一种更便捷的生活方式。但是便利归便利,随着共享单车不断进驻中国各大城市,一些问题也凸显了出来。2月14号的《北京青年报》就在A11版刊文指出“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

对于《北京青年报》这篇文章,笔者是十分赞同的,但是对没有往下深究觉得有些可惜,文中只是提到了“乱停乱放”的现象,用这种现象来引出“北京市将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却没有深究这种现象所产生的的原因,为什么一个为居民提供方便的交通工具最后反而给居民生活带来麻烦呢?

这其中当然有规章不健全的原因。打比方来说,摩拜APP内有说明表示,“请将单车停放在路边公共停车区域内”,另一共享单车软件ofo也在APP内标注“使用结束后将车停放至道路两旁安全区域”,但是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模糊的说法,“安全区域”怎样才算安全?公共停车区域又有何要求?更何况不同城市有不同城市的民情,共享单车规则的“一招鲜”并不能“吃遍天”。

其实作为企业而言,既然已经开设这项业务,就有后续管理的义务和责任,发现有乱停乱放的问题了,是不是可以对停放要求进行细节上的完善呢?而不是仅仅以“停放在路边公共区域”这种模棱两可的话告诫使用者。

此外,除了完善自己的服务,与政府相关部门不断沟通交流也是极为必要。这是两个头的事情,企业不能只顾及了公司的利益和单车使用者的便捷,而损害了其他公众的道路使用权。另一个头的政府不能因为怕麻烦,就懒得管;更不能图省事,一有毛病就一禁了之,简单粗暴。毕竟共享单车已经融入不少百姓的生活中,也确实为人们带去了便利。这个时候就需要各地政府进行“因地制宜”,善加引导,规范其发展。不管是划白线也好,还是安排停车架也好,这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不断完善的过程,同样也是产品本地化的过程。

而除了规章制度的原因,另一大原因也是不容忽视,那就是使用共享单车的人。如果使用者社会责任感较低,不按规则来,那么规章再好再完善,也是一纸废文。而这一点,笔者认为是比规章制度更亟需解决的点。如果说,做好共享单车的“因地制宜”考验了一地政府是否有所作为的话,那执行情况则是考验着整个城市人民的道德素养,尤其是在共享单车这项新事物上,本身立意就是“随时骑行、随时停车”,就更加需要市民自觉。它就像是给各个城市出的一道文明题,在这场回答中除了“乱停乱放”问题,我们还能够看到上海有人将单车扔进黄浦江;深圳有人将二维码撕毁;厦门有人将共享单车私自加锁。而在最新的消息中,郑州大爷大妈对共享单车还搞起了圈地收钱。

  

以上这些情况归纳起来都是人心作祟,为了满足一己私欲。或为了自己方便就加私锁、撕二维码;或为了占点小便宜,就偷车、拆卸车座。甚至还出现一种“愉快犯”,就是为了破坏,让别人用不了他就开心。明明共享单车所投放的城市都是中国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但是却无一例外出现了这些问题,这背后的原因大概还是得归结到“公民基本素质”这个话题上。

有人可能叫屈:“破坏单车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并不能代表整个城市的道德水平,凭什么要整个城市背负骂名。”的确,破坏者仅仅是一小部分人,但是一条臭鱼就可能搞到满堂腥。看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首先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应该先看它社会基础建设是否到位,看一整个城市道德水平也是一样,部分人的责任感缺失就可能造成一个木桶出现短板,城市因人而存在,它也会有“生病”、“发育不良”等问题,无可厚非,关键是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能否帮其进行“治疗”,这才是脱掉“骂名”的直接方法。

责任编辑: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