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推动融入国家发展 人才交流放首位/赵 阳

2018-08-30 03:16: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全面深化沪港合作,共创双城美好未来。日前,香港和上海市政府聚焦“一带一路”倡议、文化合作及创意产业、教育、金融、青年发展以及科技等6个重点领域,签署了15项合作协议,实现了沪港合作的新突破。

  融合国家战略发挥优势

  沪港一直联繫紧密,合作交流源远流长,特别是实施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的经贸关係安排(CEPA)以来,两地建立了沪港合作会议机制,此次会议达成的合作共识,正如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所言:“这是在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沪港两地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必然结果。”如何让合作共识落实落地,尽快显现成效?我认为,要牢牢把握三个方面:

  一是要牢牢把握“国家所需,两地所长”这一核心。上海和香港同为国家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同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两地可以深化合作的领域很多,各自的优势也十分丰富。但是,要想把深化合作切实转化为发展的动力、潜力、能力,让纸面上的“协议”尽早成为两地经济实现新增长的现实,就必须要始终围绕“国家所需”去找準“两地所长”,加以发挥。对香港来说,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作出了在香港更好地贯彻落实“一国两制”和“四个始终”的指示,要求香港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对上海来说,围绕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制定实施了上海“扩大开放100条”,这些都应该成为研究和把握“国家所需”的重要遵循。

  城市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论是自身的发展还是合作的优势,都必须同国家发展、国家战略、国家稳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也唯有如此,两地的合作在具体落地的过程中,才更容易达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创新合作共谱“双高”典範

  二是要牢牢把握“创新引领,协同共赢”这一关键。两地的合作,一定要有创新思维,才能在具体实践中,收穫实实在在的成果。首先,要注重制度创新。在“一国两制”的大背景下,不论是金融、航空航运、物流,还是医疗卫生、商贸等,香港同上海的合作,在项目落地的层面都难免出现体制、机制对接的痛点与难点。

  在这方面,两个城市的政府部门要结合具体企业、具体业务、具体案例,大胆开展制度创新,为合作消除痛点、消灭难点,使之更加畅顺。

  其次,要注重协同创新。比如,港口是上海和香港的传统优势行业,如何发挥好一北一南的协同优势,从业务协同与战略协同的角度,共同研究好在中美贸易战的大环境下,实现港口行业的质效提升,就需要两个城市有关企业协同起来,思考新对策、研发新技术。

  再者,要把创新融入具体项目。此次签署的15项合作协议,科技创新合作所佔比重不小。在落实落地的具体过程中,一定要把科技创新同具体的项目结合起来,在两个城市科技攻坚最前沿如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化码头方面等实现有机融入。

  三是要牢牢把握“形成特色,着眼未来”这一根本。沪港合作,要通过具体的项目实施,形成自己的特色。我认为,沪港合作的特色应该有两点:一个就是“高起点起步”,两个城市,本身在金融、科技、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都有着很高的起点,在深入合作的背景下,具体合作项目要始终有“站在巨人肩膀上跳高”的思维、意识、心气和魄力;另一个就是“高质量发展”,要密切跟踪合作项目的落实落地情况,并进行全方位的动态分析,尤其应该把合作项目的阶段性成果置於“世界一流”的标準来衡量和检验,使得沪港合作成为中国城市合作、共赢发展的“双高”典範。

  此外,两地合作更要放眼未来,加快人才交流,加强人才培养合作,尤其要把两地的国际知名高校资源利用好。在服务於合作项目所需的同时,更加促进两地青年的交流与互通,对於香港青年更好地了解内地、融入内地,不仅必要,而且意义深远。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