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进一步完善灾难应变机制/清水河

2018-09-17 03:16:1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超强颱风“山竹”渐渐离去,但对香港的破坏仍然令人心有余悸。万幸的是,香港并未收到人命损失的报告,而各区所受到的破坏,亦仍在可控範围内。应当说,香港经受住了这次考验,而特区政府的周密应对以及高效的应变,亦是此次损失减到最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从昨日灾情所见,“山竹”破坏力远较去年的十号颱风“天鸽”为甚。除了历次颱风都会出现的如道路受阻、建筑物受损,以及停水停电外,更出现全港多个地方大面积积水,以及大量的房屋玻璃爆破等事故,受灾市民数以万计,损失亦以十亿元计。但公众最关注的一些基建设施,包括港珠澳大桥等,都完好无损,让人庆幸。

  香港展现出了出色的抗灾能力,这与特区政府的应变能力密切相关。早在颱风形成之初,政府便透过各种途径发出预警,同时启动了跨部门的应变会议。在“山竹”肆虐期间,市民看到各个政府部门员工的不懈努力。正是他们坚守岗位以及不畏艰险的精神,让香港安然度过了“山竹”的考验,值得全港市民向他们致敬!

  当然,此次风灾还看到了可进一步完善之处。一方面是天灾来临前的準备有待提升,包括应对天灾的物资準备仍显不足。例如,除了食水储备,市民对防止玻璃爆破的“胶带”有强烈需求,但市面却严重供不应求,亦出现哄抬价格的问题,必须避免再次出现。另一方面是讯息发放的方式有待加强。除了传统上的经媒体发放外,可考虑参考外国和内地的一些做法,即通过手机短讯等方式向每位市民发布统一的最新消息。

  儘管如此,此次特区政府的总体工作仍然是十分出色的,值得给予掌声。从去年的“天鸽”到今年的“山竹”,每一次应对,都是政府争取支持,提高管治能力的大好机会。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