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民阵十一遊行口号反映了什麼?/杨 坚

2018-09-17 03:16:4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9月11日,民阵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布10月1日遊行安排,将以沙中线为主题,要求政府彻查港铁沙中线工程问题,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问责下台。

  记者招待会出席者包括民主党立法会议员邝俊宇、新民主同盟立法会议员范国威、社福界立法会议员邵家臻、前立法会议员梁国雄和刘小丽等,他们呼喊“没有安全国家,谈何国家安全”,要求政府彻查沙中线工程问题。民阵召集人叶志衍批评,沙中线已爆发一段时间,虽然港铁有高层离职,但仍未见问责官员为事件负责,在《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的舆论下,他质疑政府未能保障公众安全,欠缺为二十三条立法的理据。

  偷换概念 混淆视听

  自2003年七一遊行以来,民阵历年组织的遊行,均以政治为主题,今年组织十一遊行,却是勉强地把沙中线问题与《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问题勾连。这是值得重视的政治信息。

  喊“没有安全国家,谈何国家安全”,以公共安全混淆国家安全,显然是偷换概念、混淆视听。反对派这样做,暴露他们已陷入政治困境。

  第一,今年不缺乏政治议题。中央对“港独”“零容忍”,特区政府禁止主张“港独”的“香港民族党”运作,以及美国调整对华战略等,都是“高政治”议题。香港的“拒中抗共”政治势力却不敢公然喊相关政治口号做今年十一遊行主题,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空前政治道德压力。“拒中抗共”政治势力的主要成员是以香港的中国人的面目出现的,中国人支持美国遏制中国,中国人支持“港独”,在政治道德上说不通。

  第二,儘管《基本法》第二十三条仍被反对派“妖魔化”,但是,面对美国遏制中国、外国势力支持“港独”,反对派感觉找不到充分的理由反对《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只能偷换概念来混淆视听。於是,反对派挑特区政府管治和施政的毛病。沙中线问题本身是工程管理和施工问题,其中含有政治因素,但整体不是政治问题。问题主要在於港铁和施工公司。特区政府有关政策局和职能部门的责任何在?多大?是民阵今年十一遊行的焦点。

  从政治角度看,反对派当然是小题大做,唯恐香港不乱。换一个角度,则应当思考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近几年特区政府一直引导香港社会各界聚焦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何心有余力不逮?

  2015年6月上届政府关於普选行政长官的议案被反对派立法会议员否决后,政府曾努力把社会注意力引向经济和民生,但是,“铅水事件”让政府的用心成了“竹篮打水”。“铅水事件”给了反对派以攻击政府、争取民意支持的“稻草”。现届政府就任以来,也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首务,但是,沙中线又给了反对派以活跃的机会。

  类似的事件发生一次是“偶然”,发生两次则是“必然”。3年前的“铅水事件”和目前的沙中线问题,都反映政府管治和施政有必须反思和改进之处。

  无论上任行政长官还是现任行政长官,都有尽力为香港做事之心,从电视上看到他(她)的形象,常常是很疲惫。问题是他(她)的个人努力是否有效地转化为或者推动管治班子的整体努力?行政长官和管治班子的决策是否有效地转化为或推动行政机关集体行动?

  港铁工程延误和超支已成了习惯。其中,必有结构性原因,但是,从上届政府到现届政府有谁、哪个政府部门负责?现届政府难道不必为查清和解决港铁工程延误和超支所掩盖的深层次问题而採取必要行动吗?

  政治较量 黔驴技穷

  最近,外国记者会邀清“香港民族党”召集人陈浩天出席该会特别为陈浩天举办的午餐会并发表主旨演讲,引起上任行政长官批评,后者关於香港记者会租用政府物业的租金的最初信息有误,触使我思考一个问题:政府管治和施政的机制如何运作?

  显然,上任行政长官不掌握在他任内香港外国记者会与政府续租一事,这件事或许的确不需要由行政长官亲自过问。但是,在香港外国记者会邀请陈浩天演讲曝光后,政府最高层必定及时掌握了香港外国记者会承租政府物业的细节。根据9月12日晚特区政府公开的与香港外国记者会订立的租约,政府如欲阻止演讲,是完全可以凭租约要求香港外国记者会遵守香港法律的规定行事的,政府为何不做?政府不仅不做,甚至阻止舆论追查,甚至强调政府将与香港外国记者会保持良好关係,究竟因为什麼?

  从“铅水事件”到沙中线问题到香港外国记者会与政府租约内情,表面看各不相干,其实都同政府管治和施政的机制相关。从这一角度看,民阵今年十一遊行口号,不仅折射“拒中抗共”政治势力黔驴技穷,而且,透示香港政治矛盾深化。

  以往,香港政治矛盾主要表现为爱国爱港阵营与“拒中抗共”政治势力之间围绕香港政制发展的较量。今后,特区政府管治和施政的机制将愈益频繁地进入香港政治图景。

资深评论员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