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青年读书荟/重读《海蒂》:真善美就是正能量/兆明

2019-08-16 04:26:1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如仙境般的瑞士阿尔卑斯山,孕育美的心灵

  这两个月,香港颇不平静。一些青年被蛊惑和利用,在走上街头示威和表达诉求时,做出了过激行为,纵火、打砸、包围警署、将国旗扔入海中,这些不但是违背道德底线行为,更是赤裸裸的违法行为!不少人很痛心:这些青年人怎麼了?他们大都只是二十岁左右,正应该风华正茂、挥斥方遒,却不但不思进取、不为城市发展创造价值贡献力量,反而以“不合作运动”为藉口搞破坏活动、企图瘫痪城市的运作。我想,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内心,缺乏正能量。

  正能量是什麼?一八八○年首次出版的长篇小说《海蒂》(见图),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给出了温暖而有力的答案:对於一个人、特别是青年人来说,正能量就是对真善美的憧憬、追求和坚守。瑞士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斯比丽创作的这部长篇小说,对於当下的香港青年,具有灯塔般的现实意义。香港的八○后们对《海蒂》并不陌生,因为海蒂的故事曾经出现在很多课外读物裏:

  海蒂从小父母双亡,生活在贫穷的环境中,由姨妈抚养长大。后来姨妈找到了一份工作,不能继续照顾海蒂,就把她送到了爷爷那裏。海蒂天性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助人为乐,对别人充满了爱和关心,她生活周围的人都因为她而获得欢乐。正是在她纯真的感情感染下,饱经沧桑、心情抑鬱的爷爷变得开朗起来。

  孤雏传爱心激活生机

  海蒂8岁时又被姨妈带到法兰克福,在一个大户人家给12岁的瘫痪姑娘克拉拉当玩伴。在这裏,她接触到了初步的教育。后来,海蒂又回到爷爷身边。克拉拉追随而至。在海蒂的爱心帮助下,瘫痪姑娘克拉拉一天天的活泼开朗起来,她在野外欢快地玩耍,去亲近大自然的草木,使瘫痪姑娘克拉拉又有了生活的勇气,终於重新站立起来。

  海蒂的成长,是一个认识真善美、积蓄正能量的过程。她在童年时代懂得分辨是与非、善与恶,她知道“尊重他人”、“对人有礼貌而不侵犯”、“做有益於别人的事”,是最基本的人性。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带着单纯的心性进入人类社会的伦理环境中,起初感到了极度不适应。比如在法兰克福生活期问,富有的塞斯曼先生一家虽然能够给海蒂提供漂亮的衣服、宽敞的房问、精美的饮食,但她也必须遵守这个现代城市家庭的伦理规则。海蒂在这个过程之中,学会了如何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坚守良知、坚持利他。

  《海蒂》的魅力,正在於它充分地展示了人性中善良美好的一面,在尔虞我诈、相互倾轧、人性扭曲的现实生活中,能唤醒人们心中的爱,重新思考何为幸福,何为生命的意义。因为人类的天性以善为本,爱与被爱是每个人一生中必有的行为和感受,是人人心中永不泯灭的渴望,是生命的根基。

  谱写瑞士童心美颂歌

  这部小说所串联的细节都非常动人,例如海蒂为了亲自体会一下瞎眼老奶奶失明的苦楚,她竟闭上眼睛学着摸索;她人在法兰克福,心却总想着阿尔卑斯山的人们。悄悄背着塞斯曼家人积聚吃剩的麵包卷,準备回乡时带给瞎眼老奶奶,等等。

  该小说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作者以深厚的感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以阿尔卑斯山优美的风景为背景,用极其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阿尔卑斯山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樸实淳厚的风土民情以及海蒂对美好家园的热爱,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好的阿尔卑斯山画卷。通过小海蒂的学习和旅行生活,将穷人与富人、成年与幼年、山乡与城市等各具风格的世界联繫起来,谱成一曲童心美的颂歌,意在启发读者注意身边的角落,以爱心去待人处世。虽然海蒂是作者虚构出来的理想人物,但读者却不会产生虚幻之感,而是从她身上看到了人的本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