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有话要说/普检“成本效益论”凉薄短视/温滔淼

2020-09-15 04:23: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为找出新冠肺炎隐形患者,政府早前展开“普及社区检测计劃”,计劃昨日结束,逾176万名市民完成採样。政府专家顾问、中大呼吸系统学讲座教授许树昌表示,至今找出26名隐形患者并不是细数目,若果政府没有展开普检计劃,这些患者可以製造第二、第三代传播。

  然而,港大公共衞生学院教授高本恩(Ben Cowling)日前却质疑计劃不符成本效益,又不点名批评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早前“唔好再讨论开支值唔值得”的说法,宣称“政府的基本责任就是慎用公帑”云云。

  不讳言的说,高本恩的所谓“成本效益论”,背后反映他不懂公共财政理念,把抗疫防疫当作一盘生意来看。

  诚然,政府确实有责任慎用公帑,但是何谓慎用?抗疫不是一盘生意,藉检测找出隐形传播链,为的是拯救人命,不能用检测成本高低来衡量。就如偏远地区的道路,使用率肯定低於市区道路,成本效益一定不高,难道不该兴建乎?

  同样道理,利用公帑展开普检计劃,为的是找出隐形患者和截断隐形传播链,从而减低新冠肺炎社区爆发风险。高本恩所提到的“阳性率低”,只反映社区内的隐形患者人数不多,以及病毒尚未社区大规模爆发,这根本是一件幸事,跟有否善用公帑,没有直接关连。难道我们要因为检测费用高,所以放任隐形患者不管,要等到疫情在社区大爆发、“阳性率”飙高,才展开普检乎?

  拯救人命岂是“一盘生意”

  至於高本恩提到,普检发现的患者,部分已出现病征,只是在求医时未安排检测,这一现象不是正正反映部分医疗机构或人员存在人为疏忽,好在政府展开普检才能发现“漏网之鱼”,反证普检的功用吗?如果没有普检,这些人可能仍然以为自己患的是普通发烧和咳嗽,岂不是增加病毒在社区爆发的风险?

  退一步而言,我们即使真是要审视普检计劃的成本效益,高本恩的成本效益计算方法,也是有问题的。我们应该看计劃能否找出隐形传播链,能否尽快将本地个案“清零”,并且在此之后,採取有效的检疫和隔离措施,避免入境者造成本地感染,从而尽快让社会在防疫常态化恢复正常的经济活动。换句话说,只要防疫措施越能缩短经济恢复正常的时间,其成本效益便越高。

  由此可见,高本恩宣称不参与普检的人是“最明智”,只不过是自吹自擂。先不论部分市民不愿参与普检的原因,但他们有机会感染病毒而不自知,但他们却因为各种理由不参加普检,变相增加病毒在社区传播的风险,从而拖长香港经济复甦的时间。这样的所作所为,不但算不上是“明智”,亦不符合所谓的“成本效益”,只是缺乏公民意识的愚蠢表现。

  时事评论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