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自觉遵守“限聚令” 早日打赢抗疫战\註册社工、香港菁英会副主席 梁秉坚

2020-10-11 04:23: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除了“限聚令”,政府还要加强市民的公民意识,以防第四波疫情爆发

  在疫情爆发的初期,本港不少专家经已估计秋冬季将会爆发第四波疫情,近日本土感染个案再有上升迹象,抗疫工作必须保持最高状态,以减轻疫情对本港未来经济民生的影响。

  新冠肺炎是一种高传染性的疾病,要抗疫必然要减少人群聚集,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同时亦会无可避免地对社会运作、市民生活习惯造成一定影响。

  内地成功抗疫的经验,一定程度是建基於果断的“封城”措施之上,这是有赖於社会制度的建设才能达至全民抗疫的效果。然而,在香港的城市管理系统与政治制度之下,特区政府似乎很难将内地的防疫措施直接在香港複製。

  笔者从事社会福利服务工作,为新来港定居人士提供适应生活的培训及相关服务,服务单位中有“港漂”的同事,有来港家庭团聚的内地居民,同时有少数族裔人士,虽然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但彼此对抗疫的态度均十分一致。在疫症爆发的初期,“港漂”同事在内地返港会主动自我隔离,目的是希望做到最高的预防状态,这是他们的个人素质。相对於没有按照政府的隔离措施、自由在社区活动的人士,他们为香港社会带来的更高的感染风险。若市民能够将抗疫意识时常都放在首位,即使病毒需要在短时间与人类共存,市民受到感染的风险会大大降低。

  为了阻止病毒的扩散,政府强制执行隔离措施,但明显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过去香港防疫的经验已告诉市民大众,正常的生活和社会经济是必然会受到防疫措施停摆,每一个香港市民都会受到深切的影响。在第四波疫情爆发前,政府在衞生防护的工作不能够再被动,除了“限聚令”这类措施之外,必须加强市民对衞生防护的个人意识,做好社区教育工作,通过与社福机构、学校或社会持份者的协作下,推动各阶层和年龄组别的人士加深认识,让人人都能自律,较不断加强罚则更有效。

  “官民合作”这个概念在香港推动多年,却基於政府林林总总繁琐的程序,而未能有效在不同部门与各个民间组织之中普及。政府应在这一次预防第四波疫情的工作上,与社区的持份者协力共同打造一个目标一致的抗疫平台,并在政府投放的资源与政策上能够拆墙鬆绑,使相对应的项目和措施能够更适时在社区推动,做到“官民合作 与民同行”这个简单的理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