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青年读书荟/文化是民族自信的品格与未来

2020-11-15 04:23:3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深刻理解和践行传统文化,才能将其张力转化为社会前行的能量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究竟有怎样的张力?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清一个基本的认知:传统文化,它的重要性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换句话说,作为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的中华民族,创造和传承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而这些文化,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活在当下的每一个中国人?\赵 阳

  刘梦溪在《中国文化的张力:传统解故》一书中,给出了比较清晰的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达志向,“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如此种种通过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指导着当代中国人的时代命运和个体生活。

  《中国文化的张力:传统解故》用六个章节,系统地讲解了“传统”的理念、文化与传统的关係、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重要的文化典籍及其核心内蕴、“传统”的反思与重建等内容,并对於现代学术与传统之间的关係进行了性情与信仰层面的探讨。它掷地有声地告诉我们:传统文化之所以永远不会过时,在於它并不是一种只供瞻仰的古老论调,而是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各种演变和发展,与时俱进,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衝突转化为使其蓬勃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得到更好传承的同时,也可以与现代生活很好的对接起来,也是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值得深思的问题与启示。

  民族复兴路上不断前进

  刘梦溪这样写道:“文化是流淌着的河流,变易以及相生相蕩相激,乃至改变河道,是文化的常态。但传统是看不见的,也是割不断的,只能通过历时历代的历史故实和文化现象来辨识和感知。”这也是我们身处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大时代,为什麼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原因。

  早在六年前的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指出:“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

  这一点,对於如今的香港社会,也极其重要。人总是要回归本源的。在“同为中国人”的思想理念和文化理念之下,在“狮子山精神”的城市精神之中,香港人的前行,注定受到传统文化的指引,并在传承中创造性地转化。这需要香港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有深刻的理解和良好的践行,才能让传统文化的张力,转化为香港社会前行的正能量。

  《中国文化的张力:传统解故》对这一点,有一个章节做了专门的论述:“文化现象的诸种差异、分歧、周折、碰撞,归根结底不过是人类的化迹不同而已。故路歧而有对,至产生悬隔。但走错路的行者最终总要回来的。”

  是的,走错路的行者最终总要回来的,这对於当下香港青少年教育中的“种种偏颇”乃至流毒,不啻於一剂文化惊醒,他们是不是应该早一点回头是岸?我不禁又想到香港国安法出台后,多少心无家国的人或是仓皇出逃,或是深陷囹圄,或是遭到唾弃和DQ,《中国文化的张力:传统解故》一书也为他们开出了文化的良方:“眼前无路想回头”,至少末路的惊醒,如果是“不撞南墙不回头”,那就真的悔之晚矣!所以,让传统文化进入现代生活,滋养时代前行的步履和底色,既是一个民族自信的品格,更昭示着一个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未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