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促进大湾区跨境数据流通

2020-12-20 04:23: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智慧城市不仅只有大数据,还要普及化便民的应用,才能进而建设更庞大的智慧大湾区

  政府日前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蓝图2.0》,提出超过130项智慧城市措施,是薛永恒出任创新及科技局局长后,首份针对香港智慧城市发展的政策及措施文件。《蓝图2.0》比之前2017年的版本更全面及实在,推出了多项的新措施,包括智慧政府、智慧市民、智慧出行、智慧环境、智慧经济。一些其他城市已开展的应用,例如网上仲裁、机械人巡逻、健康码等,也终於準备在香港应用。下一步要看如何尽快落实。应用更广泛固然重要,同时,政府也需要想想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跨境非敏感数据的信息流工作,以及研究为数据立法,为建设智慧湾区一同努力。\全国人大代表、华人大数据学会执行主席、香港菁英会荣誉主席 洪为民

  要展示城市的智慧,重要是我们的智慧城市大脑不单拥有众多数据汇集而成的大数据,也要建立一个能沟通与处理模式,才能方便流动,由需求带动更多便民的应用。这方面,一是要解放思想,多点利用民间智慧;二是要建立促进数据应用以及数据成为资产的法律支撑和交易体系。数据如果不通,应用不到,再开放多少数据也是徒然。我们不应单单为“资料一线通”,4180个数据集、1390个应用界面感到自豪,而是要想想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去做好电子政务,如何让这些数据给跨部门,甚至民间一同应用。

  高手在民间,要多鼓励企业利用这些数据开发创新应用,让数据除了方便市民外,也能创造价值。政府未来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打破“信息孤岛”问题,把不同部门的数据好好沟通起来,利用数据化手段去协助政府的治理。其中机器可读(Machine Readable Format)虽然业界提出已久,但看看现时仍以PDF形式去公布染疫人士的大厦名单、航班等,就知道路还很长。

  《蓝图2.0》提及不少香港创新科技的应用,例如“智慧厕所”、利用机械人进行机场客运大楼巡逻、处理行李、清洁、消毒、协助提早侦测郊野公园山火等,值得讚赏。事实上,笔者也是最近才知道,政府去年已推出支持创新的政府採购政策──“除非採购部门有绝对需要、并获得事先批准,否则一般不应把投标者的经验列作参与採购的必要条件。

  研究设立数据流通指标

  这项新规定降低了参与政府採购的入场门槛,有助鼓励中小企及初创企业参与竞投。而且,为免令中小企及初创企业处於非常不利的位置,在评分制度下评审投标者的经验(但并非作为採购的必要条件)时,有关的比重佔总技术分数一般而言不得超过15%。”总算是改变了以前一直为人诟病的“Proven Solution”的反创新採购规定。可惜宣传还是不足,推出了超过一年笔者也是最近才知道。

  政府带头作示範作用,令市民感受到香港科技初创产品与我们息息相关,就可以营造更好的科技氛围,吸引更多人从事研发工作。

  笔者相信《香港智慧城市蓝图2.0》正如邱吉尔所说是“the end of the beginning”。从2015年时任特首梁振英在施政报告提出发展智慧城市以来,政府总算找到了感觉。未来我建议要研究如何开展跨境数据工作,例如从食物安全,货物资讯等非政治敏感数据入手,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一同研究如何打破现时信息流不通畅的困局,甚至以多少数据能够跨境应用作为表现指标之一,一同为建设智慧大湾区而共同努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