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青年有话说/全力融入湾区 2021香港可更有作为

2021-01-03 04:23:4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大湾区生机勃勃、机会处处,香港年轻人积极主动走进大湾区,拓阔自己的视野,尝试在更大的市场裏一展所长。

  香港在疫情打击下,经济一蹶不振,就业机会捉襟见肘,对於社会新鲜人或即将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内地特别是生机勃勃的大湾区,可以为他们提供无限的发展机遇。港青应该拓宽自己的视野,尝试在更大的市场大展拳脚。香港也必须利用自身优势,积极融入大湾区,助力国家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华人研究网络成员 罗智杰

  特首林郑月娥於早前发表任期内第四份施政报告,在题为“砥砺前行、重新出发”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香港正艰难地应对暴疫夹击的困境。在这两百多条的措施裏,涵盖了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包括房屋、科技、教育等等,当中关於香港在疫情后如何积极融入大湾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实质性的措施,对於无论粤港澳三地共同发展,还是香港的企业与个人如何融入大湾区发展都有更清晰的方向。这也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劃纲要》发表后,特区政府出於当前的社会现实,从实际出发所作出的努力。

  作为一直以来香港与内地联繫紧密的群体,港商和港资製造业从以前的“三来一补”为内地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高标準的质量管理体系,帮助了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珠江三角洲崛起,并把产品走向世界。港商到内地设厂提高内地居民收入,推动内地经济的整体增长,发掘内地市场以及提升内地市场的消费水平,都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内地的製造业、服务业以及基建行业也因为港商对於内地市场的考量,因地制宜制定政策而打下发展的基础。在2018年,便有21345家港资企业在大湾区九市内落地生根,在港资企业工作的从业人员高达271万人。这一项项数据的背后,说明了港商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贡献以及对粤港两地的交流是其他地区所难以企及的。

  港青发展舞台宽广

  根据香港中华厂商会与岭南大学中国经济部去年进行一系列关於港资製造业对粤港澳大湾区内的经济贡献以及如何转型升级作出了有关的调查以及研究。通过对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港资企业的分析,认为需要在当前的港资製造业需要创新的推动,才能在“双循环”以及贸易新常态的趋势中,立於不败之地。

  而对於香港的年轻人来说,在香港疫情的打击下,经济一蹶不振,就业机会也是捉襟见肘的同时,内地却早已完成了对疫情稳定的控制,并且社会经济发展已超过疫情前的水平。作为香港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不应该只关注在香港的就业市场,更应该拓宽自己的视野,尝试在更大的市场大展拳脚。

  特区政府有见及此,在施政报告内加入“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劃”,这是为香港大学毕业生提供近两千个岗位,以政府补贴的形式给港资企业聘请香港的应届毕业生来到大湾区工作的计劃。

  依笔者看来这是一个大进步,和以前策劃在广东省内建立“香港城”不同,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将会遇到更多的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事以及客户交往,更加深了他们对祖国的认知与理解。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