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港事港心/购疫苗须特事特办 救失业忌是是但但\陈恒镔

2021-01-15 04:23:5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特区政府已与科兴生物、复星医藥及阿斯利康三间疫苗生产商达成协议,合共採购2250万剂新冠病毒疫苗。其中,首批100万剂,预计下月开始为市民接种。在一般情况下,疫苗审批可长达一年以上。所谓事急马行田,为政者自当讲究“经权恒变”。

  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上月已订立《预防及控制疾病(使用疫苗)规例》,赋权食物及衞生局局长,批准疫苗在香港紧急情况下作指明用途。

  是次由疫苗採购,到订立规例实为特事特办,是权、是变;而扶振失业救民生,绝不能马马虎虎、是是但但,则为经、为恒。特区政府筹措疫苗的表现,堪称妥善。然则,毋庸讳言,早前诸多抗疫举措,多番错失“清零”良机、让人扼腕。

  例如笔者多次责成相关部门,须以专车接送待检疫入境人士,奈何数月来置若罔闻。及至12月下旬才后知后觉,恐怕已让众多高风险地区入境者,因自由选择往返检疫处所交通工具,而为本地社区、乘客司机带来绝不必要的风险。

  特区政府开展疫苗接种计劃之前,要守好眼前抗疫寒冬,实在远比去年困难。疫苗研製成功,确实让我们看见“隧道尽头的光”;但我们也正处於“黎明前的黑暗”。直至今年第二季,香港上下必须根据疫情恶化的多种可能情境,制定各式应急措施。政府更须持续改善统筹水平──透过官、商、民、专业界别的协力,力求抗疫共业、滴水不漏。

  跳出香港的视野,特区政府宜尽早与中央商讨,让接种疫苗并产生抗体的市民,可获相配匹的出入境安排。譬如,豁免已接种疫苗的港人,返内地时须隔离二十一天的要求等,能鼓励市民及早接种。另一边厢,特区政府亦须安排专家,向公众系统解释疫苗的科学原理、生产技术、接种流程与潜在风险;让港人更全面、更科学地理解相关资讯,正面迎击“政治化”操作。

  最后,抗疫不只要围堵病毒、阻止其肆虐;同时,也要遏阻疫情对经济、民生的系统性破坏。特区官员须贴近民情、多动脑筋;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工代振”是值得劳福局、商经局、食衞局等部门联合行动的思路。抗疫一周年,特区政府要在逆境中,向市民、向中央展现迎难而上的决心、信心与智慧。

  立法会议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