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是香港融入“文化双循环”的重要助推力,将来可与故宫博物院携手合作,一起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故宫文化凝聚5000年华夏文明之美,预计明年落成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是传统中华文化与香港都市文明的碰撞、交融与辉映。正如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说,博物馆一定能让香港融入国内国际的“文化双循环”,将来携手合作,一起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再见故宫》是安意如与“故宫摄影第一人”李少白联合出版的一本书籍,全书由对明清两朝历史的解读两部分组成。
书中附有很多故宫的图片,李少白的独特视角,娴熟拍摄手法,令人印象深刻。通过一张张照片,让我们见到的是一座孤独的城,大气、美丽,退去了无边的光耀后,留存下属於它自己的生命力,是墙角一岁一枯荣的小花,是雪夜纷落的“梨花白”,青铜的珍禽异兽脚边生出的铜绿,阳光照耀金色的屋簷,生发出透射百年的光芒。一如每一个镜头裏,光影和景物嵌入得恰到时点,温柔地传达出无声的故事。
而安意如的笔下的,则是另一个故事,通过文字带着我们走进这个昔日的皇家宫殿,用细腻清柔的语调,追寻着发生在这裏的历史,以及那些在这裏生活过的人物和故事。
正如此书的序言所说:“一朝建成,紫禁城即宫门深锁,与世隔绝。非但皇城,庶民连靠近内城亦不许……所谓沧海桑田,在人间总是来得很快。而紫禁城,就像一齣真实的幻梦。它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恢弘乐章,提醒我们正经历着世间变换和无常。在这座雄伟的建筑中,一代又一代帝王将相们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过无数次惊心动魄的改朝换代,上演过无数次中国历史中让人难以忘怀的镜头,左右着500多年来中华民族命运的荣辱兴衰。”
这片古老建筑群走过了春华秋实,翻不尽经史子集。紫禁城每块砖瓦、每根樑枋让我们看见流动的历史,看见生生不息的未来。明清两朝500载,缩成了一本书。“一座紫禁城,诉尽了历史的往复和人世的悲喜。”正如封底上那句:“一句话,是告别,也是迎接;一座城,是往事,更是未来。”600年过去,紫禁城已经从皇家宫殿转变为人民的博物馆;那座曾经的紫禁城,如今城门大开,老百姓终於可以踏足曾经的禁地,一睹皇家早已不再的风采。
南北故宫 交相辉映
安意如曾说过:“我生活在北京,每次走到离故宫近的地方,心裏就会有莫名的触动。”而笔者我也想说:“我生活在香港,每次走到正在建设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附近,心裏就也会有莫名的触动。”北有北京故宫博物院,雕樑画栋,堆金彩画,稀世珍宝,匠人工艺,紫禁城见证600年岁月流转,故宫博物院沉澱95载寒来暑往,故宫文化凝聚5000年华夏文明之美。南有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西眺大屿,南望港岛,上宽下窄,中西合璧,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未来会将故宫文化继往开来,承先启后。
由北及南,穿越半个中国;从古至今,横跨历史长河;传统中华文化与香港都市文明碰撞、交融、辉映。
正如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说:“香港是祖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连接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桥樑纽带,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落成,一定能让香港融入国内国际的文化双循环。将来携手合作,一起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