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安居乐业创建和谐社会\註册社工、香港菁英会副主席 梁秉坚

2021-03-14 04:24:3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住房问题困扰香港多年,政府必须迎难而上。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上周日参加全国人大港澳代表团审议并发表讲话,强调中央在深入论证及研究香港国安法及完善选举制度的过程中,反覆听取了包括特区主要官员在内的各方意见。他又提到香港的住房问题,指出解决难度很大,即使有共识有办法,立法会上出现“拉布”,最后损害的是香港市民的利益。

  香港的议题是港人关注两会的焦点,关乎到香港未来的发展。过往的议题重点有结合国家发展、政治改革,以及金融业务等领域,具体论及民生事务的论调不多。是次提到的住房问题,一直被视为香港“老、大、难”的问题,涉及香港的地产行业利益,建屋量又影响到市民置业的机会,当中要解决土地用途和城市规劃的程序并非一时三刻可以改变。笔者认为中央是以解决市民住房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元素,香港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在上述的议题上及早寻求共识,才能实现改善民生的目标。

  历史遗留的政策拖慢了香港建屋的步伐,让市民的住屋成本增加,影响生活质素,使市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度未能保持在高位。为应对香港的房屋问题,特区政府近年已在施政报告和财政预算案中推出过渡性房屋,以解住屋需求的燃眉之急。过渡性房屋现时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閒置地或私人土地在经评估后通过关爱基金拨款兴建,另一种是在现在的建筑物中改变用途,例如资助非政府机构租用宾馆或酒店,让合资格市民申请入住做到多赢。

  笔者在服务的社区感受到基层市民若能入住公屋,彷彿中六合彩一样高兴,因为成为公屋户能得到稳定的居所以及住屋开支,并因为公屋的租金绝对较市场上同等的单位便宜,亦能让市民能够提升生活质素。而未能合乎资格成为公屋申请人的困境更大,以大学毕业生为例,十多二十年前一名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月薪平均约一万二千元至一万五千元,但今天大学毕业生工资水平基本上没有太大改变;加上楼价因供应量短缺关係已提升过五倍,令当今的年轻人和家庭在置业的压力倍增,这样的前景又如何令市民觉得有“安居”的感觉呢?

  笔者建议特区政府善用非政府机构的弹性,除了支援政府处理过渡性房屋的供应外,让机构为入住的市民提供适切的社会服务支援,全方位纾缓和解决住屋问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