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焦点评论/破校园“独”瘤 立大学“新本色”\吴志斌

2021-07-20 04:23: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大学针对学生会评议会“感激”“哀悼”刺警案凶徒,美化暴力的行径,7月13日宣布不再承认港大学生会的地位。另外,继港大、中大、城市大学后,理工大学亦决定在新学年起不再为学生会代收会费。其后,岭南大学宣布即时停止代表学生会收取会费。这一举动无疑是另一种不承认学生会,其代表性亦大大下降。

  高校踏出重回正途第一步

  可以说,从香港回归后,被讥称为“暴徒培养皿”和“黄丝”聚集地的香港高校学生会,其身份和角色问题一直没有得到适切的处置,使之在所谓的“社会运动”期间,异化成为危害香港繁荣稳定的“肿瘤”,亦成为了“港独”思潮入侵校园的一扇“自由门”。“黑化”“独化”的学生会,窄化了校园的交流渠道和氛围,使得原本多元、自由的校园,沦为“港独”的一言堂,不单肆意打压爱国爱港学生的声音,更成为挑衅中央和特区政府的“港版颜色革命”基地。

  自2019年黑色暴乱爆发以来,针对学生会的沉疴弊端,笔者不止一次地撰文强调,“暗独”难防,人心难塑。香港高校已经到“非管不可”的地步,也是最值得、最应该加快推展国安法教育的地方。尤其是一些高校管理层,面对学生在大是大非原则前的模糊和退缩,往往不敢亮剑、避重就轻。当学生会做出反中乱港、“港独”的言行时,常常是以“程序不合格”的批评收尾,这使得部分学子不思改悔,自以为是,认为学生身份是他们铤而走险的保护盾,以为高校会一直为他们的错误和幼稚而埋单。

  从科大学生会与《苹果日报》同流合污,以天价版面费为周梓乐“喊冤”,到港大学生会办“独”展览为黑暴招魂,再到理工大学学生会民主墙事件……香港高校的学生会之恶行,实在令人哀其愚昧。

  所谓不破不立,高校与学生会公开的割席,是“破”,是不再承认学生会是高校学生唯一代表组织的表态。但是,“破”容易,“立”艰难。在割裂学生会运作内嵌于高校机制的间隙,校园的政治真空又应该如何避免再次沦落为其他“港独”社团组织的“自留地”,这是当下校园清理“‘独’瘤”的关键。

  香港的高校学生会大多是独立于大学的注册团体,自负盈亏,校方在一般情况下很少或者说很难直接干预学生会的运作。而正是因为学生会高度的“自治性”和财政“自主性”,这使得学生会往往容易遭遇到政治金钱的诱惑和煽动,成为反中乱港分子以黑金打通校园暗道的关键节点。

  加快推展大学国安教育

  所以,对校园学生团体和组织的基本政治审查可谓是有十分之必要。学生会本身是青年学子迈入社会,进入参政议政阶段的一个“模拟平台”,是培养当代公民必要政治素养的“演练场”。香港社会之议题,国家民生之大事,自然是可以谈,可以辩,但这些言论都必须遵守“一国两制”的基本原则,不能与维护国家安全和香港稳定的大前提相龃龉。其次,为了保证高校言论环境的多元、自由,应鼓励学生组织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取消学生会彻底凌驾于其他学生组织之上的地位和权力,这样才不会使得学生会成“一家独大”的校园之“霸主”。

  如今,国安法落地生根一年,成为了香港稳定繁荣的定海神针,可以说为高校学生会重返正路,立了一个方向,定了一个轨道,成为学生会自我革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高校领导层终于理直气壮迈出了与学生会割席的第一步,那么摆在高校面前的第二道大题便会是,如何引导和规范学生团体在“一国两制”的基本框架下,进一步增强高校学生爱国爱港之热心,民族认同之自觉,这或许是建构新时代香港高校的建设性方向所在。

  中国侨联委员、安徽省政协委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