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焦点评论/承上启下新选制 良政善治新开端\吴志斌

2021-09-20 04:28:3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9月19日上午9时,2021年香港特区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一般选举正式拉开了帷幕。从形式上看,本次选举第一次采用电子选民登记册系统,严格认证身份,获授权的投票人在香港会展中心、九龙公园体育馆、雅丽珊社区中心、屯门大会堂、沙田大会堂以及警署专用投票站完成投票。作为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后的首场实践,本次选委会的选举在重新优化各个界别(例如增加了有关全国性团体香港成员的代表)、地区和政团的利益结构和选委增能赋权的方面,铸就了具有香港特色的、均衡参与的优质民主。

  笔者认为,是次选委会选举是一次从时间维度到运作机制再到香港发展模式各方面,都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新实践,这不仅是对“爱国者治港”原则的有力诠释,更是对“一国两制”方针的创造性呼应。

  确立选贤任能核心宗旨

  第一个“承上启下”是在时间的维度上,是次选举上承国安法“由乱及治”的稳定大环境,下启“十四五”规划“由治及兴”的繁荣大步伐,可以说选举本身构成了如何稳定香港、如何繁荣香港的重要一环。这1500名委员不仅负责提名、选出下一届的行政长官和部分立法会议员,更是在遴选一个担得起国家重托、汇聚得了香港民心的领导班子,将稳定的政治环境转化为振兴香港经济的动力,将解决民生问题和社会矛盾作为首要任务来看待,为香港尽责,为国家尽忠。只有将香港发展好,才是符合国家安全利益和民族复兴的基本期待。

  第二个“承上启下”是在选委会的运作机制上,即当今的选委不仅要做民生的倾听者、民意的反映者、民情的传达者,更要做管治队伍的监督者和政府施政能力的检验者。以往的选举制度有如“无掩鸡笼”,反中乱港分子利用制度漏洞进入管治架构。选举制度的完善不仅杜绝了这种漏洞,更对选委本身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和新标准。

  在选委会的1500个席位中,除却325人被裁定为选委会当然委员,156人经提名产生为选委以及603名候选人自动当选外,剩余的412名候选人必须要竞逐13个界别分组的364个席位。9月11、12日,选举委员会的第五界别委员共同发起了“落实爱国者治港 推动良政善治”的街站宣传活动,近千名当然选委和自动当选的选委走上街头、进入社区,主动听取市民对推进良政善治的意见和声音。可以说,选举制度在完善后,在本质上是落地了,扎根了。

  完善后的选举制度,体现了“执政为民,以民为本”的理念已然成为香港选贤任能的核心宗旨。选委要做香港的政治“承上启下”的“桥”,一头连接市民,一头连接政府,在为香港繁荣稳定把好关,守好门的同时,选举和监督符合标准的爱国治港者,成为香港政治结构中一个联动民间和管治队伍的重要枢纽角色。

  第三个“承上启下”是在香港发展模式的摸索上,新选制本身就具有高度的“道路自信”,即它不仅抛弃了一个被动的、撕裂的、民生失语的选举制度,更是开创了一个具有香港民主特色、汇聚香港民声、代表家国视野的选贤机制。这就意味着,新选举的意义要放在中国政治理论探索的框架来衡量。

  150多年的港英统治时期香港并没有应有的选举权。回归之后,特区又不断遭受英美政治黑手的干预和扰乱,甚至出现2019年的黑色暴乱。选举制度完善和优化,可以说是香港优质民主确立的开端。从这个意义上来看,9月19日的第一场选委会选举,象征着香港迈入了一个新的管治时代。

  新选制下的选委会选举,堪称回归后香港政治制度发展的里程碑,是“一国两制”不断完善发展的新写照,是“爱国者治港”原则对香港的新要求,更是香港管治迈上良政善治的新起点!

  中国侨联委员、香港安徽联谊总会常务副会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