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学者论衡/三大原因令美对华贸易战难以终结\宋鲁郑

2022-01-17 04:24: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当民主党拜登入主白宫,世界无不希望美国能回归“正常”。比如重新加入世界卫生组织,重返巴黎气候大会等。对中国而言,则希望美国能够重新支持自由贸易,放弃逆全球化,具体来讲就是要结束特朗普发动的、对任何人都没有益处的贸易战。

  确实从拜登和民主党的理念来讲,他们都崇尚自由贸易和全球化,反对以关税为手段的贸易战。而且从经济角度讲,这场贸易战美国没有达到任何目的:它和中国以及世界的贸易逆差继续加速扩大,也没有美国企业迁返本土,更没有打击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国贸易规模反而在全球的占比达到历史峰值。相反贸易战的主要代价都是美国消费者承担了。现在美国的物价飙升,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大幅提升的关税。

  这里不妨举几个数据。美国2021年前11个月的贸易逆差比2020年大幅增加28.6%,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则增长12.8%。中国2021年前11个月进出口总值5.47万亿美元,增长31.3%,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顺差近6000亿美元!

  其实加关税的后果,拜登个人都有亲身体验。因为同为民主党的前总统奥巴马也曾对中国加过关税。当时刚刚执政的奥巴马在2009年对中国轮胎征收关税,确实最终也保住了1200多个工作岗位,但成本高昂:美国消费者每年在轮胎上多花10亿多美元。这也是为什么2021年美国超过30个贸易组织呼吁拜登政府恢复与中国的谈判并取消关税。然而多少出乎世人预料的是,拜登执政一年多虽然否定了特朗普时期的许多政策,但贸易战却依旧持续。

  应该说,中美持续至今的贸易战,根源并不是经济因素。当初特朗普以“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为幌子发动贸易战,有多种政治目的。一是要迎合国内选民,兑现他选举时的承诺,从而为当年举行的中期选举和未来的连任创造条件。二是满足党内、国内对华强硬派遏制中国的诉求。另外还有一个超越理念和党派的因素。今天持续衰落的美国,自信心日益不足。开始把国内问题的责任归罪于外部因素。

  所以拜登执政以后,面对国内来自两党的对华强硬派,他也不能无视。他既要得到本党的支持,也需要笼络共和党。再者,推卸责任是政治必须。阿富汗撤军演变成灾难性溃败,拜登不也把责任推到前任特朗普身上吗?辩称自己不过是履行前任政府签订的协议。对本国的特朗普尚且如此,更何况对中国。

  美图转移国内问题压力

  如果以上算是第一个原因的话,那么拜登执政一年来内外交困消弱了他的权力则是更重要的因素。

  除了上文提到的灾难性阿富汗撤军,拜登这一年内部施政乏善可陈。主要问题有三。一是应对新冠疫情失败。他执政一年,死亡人数和感染人数大幅超过特朗普时期。二是到2021年12月,物价创下四十年来最大的涨幅。在这种背景下,拜登并不敢也不能去处理中美贸易战的问题。他如果作出让步,将会付出巨大的政治代价。其实不仅贸易战,就是奥巴马推动建立的TPP,也同样由于国内政治的原因,拜登不敢重新加入。三是,拜登是成熟的建制派政治人物。虽然他并不认同贸易战,也意识到对美国的损害,但他却想把这张鸡肋牌甚至负担牌变成一个和中国交易的重要筹码。所以在换不到他所期望的回报之前自然不会终止。

  但问题在于中国对贸易战的立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起初,中国是不愿意发生对谁都没有益处的“贸易战”。一是中国凭借比较优势,成为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自然反对任何破坏行为。二是中国是绩效合法性,担心贸易战影响民生,比如就业。三是中国有完善的产业链,这既是承受外部冲击的优势,也是软肋:贸易战不仅失去一些市场,也会令产业链受损。这和美国只是损失部分市场不同。四是中国的人口规模是美国的四倍多,内部治理的难度本就世界最高。再加上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都没有完成,而一个国家的转型期往往也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处理不好极易演变成全局性的挑战。

  但三年打下来却验证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强大弹性和韧劲。中国几十年形成的产业链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曾记否,疫情之初,面对口罩短缺,欧洲一片惊呼,下定决心要进行产业调整。到现在,这种声音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不仅如此,这三年来人民币还大幅升值。

  对于中国而言,美国如果无条件结束贸易战,当然欢迎。如果美国想以此作为交易的筹码,中国则不会答应。这张牌对于美国而言已失去实际意义,更多的是具有外交象征意义。考虑到2022年是中美的政治周期,2023年将是一个重要的机会窗口,结果如何,拭目以待。

  旅法政治学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