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港事港心/全力抗击疫情 多管齐下为民纾困\黎嘉恩、尹佩仪

2022-03-02 04:24: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的2022/23年度财政预算案,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全力抗击疫情;为市民和中小企纾困;为受疫情影响的经济提供支撑,并推动疫后的经济恢复;以及投资未来,部署中长期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利得税及地价收入的增长,2021/22年度政府录得189亿元(港元,下同)盈余,财政储备截至2022年3月31日预计为9467亿元。

  积极纾缓中小企压力

  现时,香港正面对第五波疫情的爆发。严峻疫情和相关的限制措施,对很多市民的生活和工作、中小企,甚至某些大企业的经营,造成沉重打击。

  特区政府在财政预算案公布前,已通过拨款270亿元推出第六轮防疫抗疫措施。在预算案中,也推出多项一次性纾解民困措施,例如利得税、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宽减、差饷宽减、商业登记费宽免,提供额外综援、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伤残津贴等。此外,优化“百分百担保个人特惠贷款计划”及“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及推出“出口信用担保计划”等各项财政援助,期望能进一步暂缓为受疫情影响的市民和中小企的财政压力。

  财爷在预算案中亦宣布今年将为每位合资格市民发放一万元的消费券,期望减低市民负担之外,也可刺激本地消费气氛和带动商业活动回升。去年政府首次向市民发放消费券,普遍获得广大市民欢迎,唯可能对没有电子支付工具的长者有些不便。相信政府累积去年的经验后,今年行政上的操作能更简化便民。

  政府亦深明一次性的纾困措施只能为中小企提供短暂喘息空间。要为企业创造更多发展机会,必须增强香港竞争力,及推动香港经济整体持续多元发展。因此,财政司司长宣布积极把握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潜在机遇,拥抱大湾区并融入国家经济发展大局。例如担当好内外循环交汇点的桥梁和平台角色,强化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角色,联系国内外市场和投资者,并协助香港及内地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预算案推出多项鼓励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把握大湾区机遇,为疫情后的经济增长铺排一系列措施。

  为使香港能把握“十四五”的发展机遇,财政司司长宣布将成立或加码注资各项基金以及推出不同配套政策。政府计划各以50亿元成立“策略性创科基金”,物色对香港具有战略价值的科技企业,丰富创科生态的投资机会。成立“大湾区投资基金”聚焦大湾区投资机会,为大湾区内发展增添动能外,亦为香港带来经济和社会收益。

  香港是背靠内地、面向全球的国际都会,也是全球企业金融服务的首选地点。预算案提出以上政策,有助强化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深化并扩大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让香港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香港经济和金融发展带来活力。

  从预算案中可见政府未来一年将大幅增加防疫抗疫、纾解民困及发展未来经济三大方面的开支。为维持财政稳健,预算案亦提出不同的开源节流措施。

  去年,政府已于推出开源节流计划,增加股票印花税税率,和在不影响民生开支的前提下,削减部门经常拨款1%。财政司司长在本份预算案中提出差饷改革。为体现“能者多付”的原则,政府亦建议于2024/25年起,就住宅物业引入累进差饷制度。应课差饷租值为55万元或以下的住宅物业,将不受累进制度影响;应课差饷租值超过55万元的住宅物业,将须缴纳较高的差饷。另外,未来的差饷宽减措施,亦仅限合资格并且是自用的业主,就名下一个住宅物业申请宽减,贯彻“能者多付”原则。

  除了落实去年由经合组织制订的国际税务改革方案中“全球最低实际税率”(即15%)的规定,政府亦考虑由2024/25课税年度开始,向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泛指其集团整体营业额至少达7.5亿欧元)征收“本地最低补足税”。但预算案亦强调,政府将尽力降低对其他中小企的影响,并明确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不会调整利得税及薪俸税税率,现时亦无意更改以地域来源征税的制度。

  稳中求变开源节流

  作为负责任的政府,在顾及市民所需之余,亦需要量入为出。现时,香港经济正受疫情影响,不少市民和企业均面对经济困难,“派钱”无疑有助暂时纾困。然而,维持香港持续发展,加强香港竞争力,才能长远惠及大众市民和企业。我们乐意看到政府在开支大幅增加时,亦投放资源开拓香港金融市场和多元化发展。同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落实全球最低实际税率以符合国际标准,同时明确把对其他中小企的影响降至最低,税率和税制将维持不变。毕竟低税率和简单税制一直是香港的优势,对全球投资者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去年,香港的疫情改善,经济大幅反弹,上半年录得7.8%的强劲按年增长。相信在疫情过后,香港经济能再次反弹。

  作者分别为香港山东社团总会副会长兼专业委员会主任、德勤中国税务合伙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