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石屎森林”下的人间温情\陆小淑

2022-05-29 04:23:5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江四季》(知识出版社,2022年1月)收录的文章,于我并不陌生,追读作者在《大公报》开设的“负暄集”专栏已三年有余。此次他将专栏文章结集出版,由衷为他高兴。我始终认为,优秀的作品经得起时间淘洗,予人常读常新的感受。重温《香江四季》里的文章,就如同在红泥火炉的微光下,人们略带酩酊,饮尽一抔风雪,推杯换盏间,依稀可见杯中倒映着三千东流水的尘世繁华。

  文章篇幅不长,每篇几乎都在千字以内,细腻坦诚的文字,延伸出的是无限想像的空间:春夏秋冬,四季更迭,折射出的是时间的流逝以及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有都市人的柴米油盐与悲欢离合,这些细小琐碎的充满烟火气的日常,在《香江四季》中徐徐展开,成为一幅展现人情百态的画作:生活在飞速发展的大时代下,其中的个体到底有怎样的喜怒哀乐。

  尤喜欢《在路上》。一次新年的行山经历,沿途所见盎然之景,由此生发出“这样的山路,纵是独行,亦不寂寞。”其实,“寂寞”一直是作者在专栏中反复述及的话题。或许是很小的时候已远离家乡,一路从北到南,寻找归属感与自我身份的认同是天性使然。《庸常人生》《刻在我心底的名字》《飞鹅山往事》《那些花儿》《在那遥远的地方》《影像人生》,在这些故事中,尽管作者以一种平实冷静的口脗在讲述着自己或周遭的际遇,然而,作为“异乡人”的寂寞、敏感、不安,已在无形中蔓延开来。如何排解这些情绪?

  《在路上》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多年来,我一直都寂寞地行走在人生的山路上:有时崎岖,有时险峻,但更多的是带着探寻的勇气远眺和近观,欣赏一路的春华秋实……这中间,寂寞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一种心态,一种品味,一种反省。在寂寞的行走中,人到中年,有了属于自己的哲学,这哲学来自经历和对经历的省悟。”

  散文是生活真实的反映。在《香江四季》中,既有作者对生活的讴歌,也有对现实与人性的思考,无论哪一种,到最后皆化为一种叫做“温情”的东西在内心悄然涌动,为我们抚平平日里纷乱不安的思绪。这便是文字的魔力,很大程度也归因于作者多年来一直没有放弃对温情与诗意的追求。

  有人曾说,“如果香港是一本书,这部载着我们丰厚记忆的大书,应该在记录一项项‘大多数’人的故事之余,配上一些生活在‘大多数’边缘,甚至以外的人物与事件交织而成的‘Footnotes’(注脚),这本书才称得上完备。”不可否认,书写香江故事的作品,历来层出不穷。

  我以为,《香江四季》是独特的,这里没有风云变幻时惊涛骇浪的经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平凡质朴的故事,如“Footnotes”般,看似微不足道,却又是实实在在,各个眉清目秀,形态生动,如你如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