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论风生/发挥香港创科的国际联系和窗口作用\程 雁

2022-07-13 04:24: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为香港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作为一名香港居民、港区北京市政协委员,我感到无比的振奋,我将带头贯彻习主席的讲话精神,全力以赴投身香港依托祖国的发展事业。我长期从事金融工作,想从经济发展的视角谈几点体会。

  强化创新与发展动能

  一、保持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金融业是香港目前最具竞争力的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香港需要明确未来金融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强化创新与发展动能,稳定人才优势并进一步吸引国际人才,在国家的支持下,保持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提升香港金融市场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投融资力度,加大香港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力度和步伐,尽快明确香港绿色金融、碳市场的标准体系,使香港更好地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继续发挥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作用。

  切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把产业发展作为根本出路,改变过往以出口导向的制造业为以创新科技与应用为主,尽快过渡到外向与内需双驱动的模式。为此,要切实按照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定位好大湾区特别是香港在双驱动中的作用,使香港更深地植根于国家发展的洪流,为香港积累的相对优势和经验找到更多的发挥空间。在推动“一带一路”方面,香港应按照国家整体目标,积极整合自己的优势和力量,进一步开拓市场如东南亚、中东及其他区域,扶持研发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的专业队伍,做到大力作为,大有可为。

  二、解决好香港先进的服务业与现代化管理技术手段落后的矛盾。要大力加强大数据信息化管理建设,加强与内地特别是深广两地的互联互通和现代物流,加强与内地相关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引进相关人才和现代化管理经验,在香港各行各业全面实现数字化建设和转型,尽快跟上国家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建设的步伐,并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一起,走到国家现代化管理的前列。

  加大香港在大湾区创新科技中的参与程度和力度。香港应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能力推动大湾区企业在科技方面的发展,要研究制定一系列有效政策措施,发挥香港在科技方面与国际的联系和窗口作用。在香港确立若干前沿科技项目,吸引世界前沿科技人才,形成大湾区创新科技的亮点,推动大湾区实现重要科技的突破,使大湾区为国家发展发挥应有的带动作用。

  三、更好地借助北京的首都核心功能优势推动香港的稳定和发展。北京作为首都,在服务中央、保障大局、政治建设、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成功的宝贵经验,而这正是香港今后要健康持续发展所必须要学习和借鉴的。特区政府要继续开展和加强公务员在北京的培训,让先进文化、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广泛和深入地融入香港的文化建设,更深入地清除港英政府的积弊和影响。

  北京是我们国家产学研资源最高最多最密集的地方,我们不抗拒向外学习借鉴,但面对美西方的封锁打压,我们必须转变思维,虚心地积极地加强与北京及国家级产学研机构单位学习、合作,争取他们最大的支持。我们国家产学研的能力和水平已经赶上来了,有些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北京完全可以成为香港持续稳定发展的坚强后盾,心向北京对于香港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同时,香港良好的服务业以及包括金融在内的国际市场化运作的实践,也可为北京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提供借鉴和服务。

  加强香港青年人才的培养

  四、充分调动与发挥香港现有专业人士的特长。可通过聘请专家、顾问等方式,引导爱国爱港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人才,积极投入大湾区的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其提供所需的实践经验和智力资源,推动创新型企业成功发展。对香港各类人才的管理和使用,应当纳入大湾区各地政府人事人才管理的大盘子进行统筹,特别要防止这些人才因为我们思想和工作的疏忽而流失。

  要大力加强香港青年人才的培养,使他们尽快成为爱国爱港和大湾区发展的生力军。要为他们学习、就业、创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条件和环境。对那些已经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要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规划和计划,让他们参加到重要的国家创新项目中来,为他们创办与国家发展计划紧密相关的企业或项目,提供必要的政策和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使他们潜在的创新能力变成现实的创新创造成果。这一切都需要爱国爱港专业人士的指导与帮助。他们的成长、成功和成熟,是大湾区乃至国家创新能力持续和发展的坚实基础。

  港区北京市政协委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