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加快旧屋邨重建 释放市区土地潜力\香港菁英会理事 莫健荣

2022-09-18 04:24: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彩虹邨具重建潜力,其中两座面积就可提供逾千单位。

  行政长官李家超将于下月发表任内首份施政报告,预料房屋问题会是当中重点。新一届政府管治班子落实“以结果为目标”的施政理念,上任后成立工作小组,研究加快觅地建屋,压缩公屋建造和提供编配的时间流程,务求缩短现时超过6年的公屋轮候时间。然而,在众多增建房屋的策略中,过去多年一直把旧屋邨重建放在较后的日程。

  彩虹邨已60年楼龄

  房委会早在2013年完成22条楼龄40至70年的旧屋邨重建潜力评估,惟过去9年间仅有3条屋邨正在重建或有重建计划。机场已搬离九龙城20多年,东九龙多条市区旧屋邨理应可释放重建潜力,提升地积比,建成较高的新型屋邨。以居民近年饱受石屎剥落问题困扰的彩虹邨为例,该屋邨楼龄达60年,邨内最高的楼宇也不过是楼高20层,而毗邻的启晴邨、德朗邨,每幢楼宇楼高3、40层,可见彩虹邨重建潜力巨大。

  房屋署为何迟迟未有大规模展开旧屋邨重建计划,原因很多,包括短期冻结可编配上楼的单位、难以找到足够的原区安置单位等。确实,重建旧屋邨短期内会影响公屋单位供应量,例如彩虹邨合共有7400多单位,根本无法找到一个新屋邨安置全邨居民,同时安置全邨居民也会占用现时每年万多个新公屋落成量的一半。但是,一直以来旧屋重建都是采用分阶段实行的模式。

  再以彩虹邨为例,房署可先重建两座高座约1500个单位,安置居民到九龙湾宏照道兴建中的屋邨。之后在拆卸后的高座和附近车场、空置校舍重建成多幢公屋安置余下居民,再展开第二期重建工程。这种分阶段重建模式一来冻结较少新公屋编配单位,二来大部分居民可以做到原区安置。

  重建旧屋邨中长期可增加数以万计的淨增长公屋单位,进一步释放珍贵市区土地的潜力,提升现旧屋邨居民生活环境,也可一并解决不少周边交通、社区设施配套问题,这些也应成为评估房屋政策的绩效指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