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给香港培侨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回信。习近平主席在回信中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广大香港同胞素有爱国爱港光荣传统,这是“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他希望学生们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深刻认识世界发展大势,深入了解祖国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才,为建设美好香港、实现民族复兴积极贡献力量。
习近平主席的回信令人振奋,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香港青少年发展的关注和重视。正如受中央委托到培侨中学宣读回信的中联办主任郑雁雄所指出,习主席在信中谆谆教导大家要知与行结合,知世情与知国情结合,家国情怀与过硬本领结合,成长成才与贡献家国结合,充分体现了对香港青少年的亲切关怀和祝福勉励,对“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爱国传统代代相传的殷切期望。
习近平主席对香港青少年的关怀是持续的、深厚的、殷切的。2017年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时,习主席专门抽时间到香港少年警讯永久活动中心暨青少年综合训练营,看望正在训练的香港青少年,并与他们亲切握手交谈及合照留念。一年之后,习主席回信给少年警讯,信中表示:“祖国和香港的未来,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希望你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学点历史,多了解点国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锤炼本领,早日成才,以实际行动服务香港、报效国家。”
犹记得2022年,虽然香港正经历新冠疫情,但习近平主席依然在香港特区回归25周年之际亲临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特别关心关爱青年人,强调“青年兴,则香港兴;青年发展,则香港发展;青年有未来,则香港有未来”,希望特区政府帮助广大青年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上面临的实际困难。关注青年的议题,是习主席去年视察香港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共二十大报告,多番强调青年工作的重要性,“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青年的发展,不仅关系到香港未来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的重要力量。
这次培侨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给习近平主席写信,正是在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之际,即习主席视察香港后的一年,汇报参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表达赓续爱国爱港精神、为国家强盛和香港繁荣贡献力量的决心。可见,过去一年,特区政府在行政长官李家超的带领下,在爱国主义教育、国民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是下了“苦功”,教育事业展现出全新的精神面貌。
习近平主席在回信中,有一点特别令笔者印象深刻,就是对学生通过参与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安葬仪式、与“天宫”航天员互动等活动,更加深刻体会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身为香港年轻一代的使命与担当,感到很欣慰。
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成长
事实上,随着两地恢复正常通关,香港不少团体都积极组织青少年到内地交流,让香港青少年了解国家发展、深入感受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和机遇。香港广东社团总会慈善基金早前就携手香港岛校长联会、九龙地域校长联会、新界校长会,组织合共150名师生前往珠海市进行交流学习。此次参访就是以珠海科技航空为主线,参观了珠海太空中心以及中国膳食营养补充标杆企业,让学生们感受到国家航天科技的发展,先进的技术令人大开眼界。
郑雁雄主任在宣读回信时对各界提出了三个希望:希望同学们不辜负习主席的殷切期望,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希望培侨中学秉持最鲜明的爱国特质,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希望各界更加关心关爱青少年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青年发展,需要政府、学校、民间组织多方面的协同合作,才能为青年的成长营造一个优良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引领香港青年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家国情怀,才能更深入推广爱国主义教育事业。同时,亦期待香港每一个青年都投身到建设美好香港的行列中来,用火热的青春书写精彩的人生,描绘人生最美画卷,书写美好明天,更要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积极力量,成就国之栋梁。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