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资深外交家马凯硕早前在一个座谈会上指出,未来十年全球将“毫无疑问”会经历巨大的动荡,并形容这是全球秩序三大深层次矛盾同时爆发的结果。为这场“巨大动荡”做好准备,中国只能继续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坚持多边主义,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广结朋友。而作为国家一部分的香港,与国家命运与共,更要发挥出“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
马凯硕不仅是资深的新加坡外交官,更曾任新加坡驻联合国大使及安理会主席多年。同时,新加坡在国际问题上一直保持相对中立定位,马凯硕对一些国际形势的分析,受到各方的重视。由这位重量级国际学者提出的“动荡论”,自然不能轻易以危言耸听视之。
马凯硕作为论据提出的三个深层次矛盾,首当其冲便是中美矛盾,他特别提出了现时美国内部的反华风气,形容“民主党和共和党正争先恐后地展示谁更反华,这成了一种竞赛”,反华已变成了美国坚定的共识,如果有人敢提出异议,在华盛顿便会完全被边缘化,甚至被戏称作“熊猫拥护者”。现时美国这种非理性的反华氛围,正是中美关系陷入瓶颈的核心。
反华立场损害西方利益
第二个矛盾,是西方与非西方的矛盾。这里有两个典型例子,1992年,由西方发达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G7)占全球GDP超过四成,但来到今天G7仅占30%不到,而由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组成的金砖五国,GDP占全球比例已逾五成。另一个例子,是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这两个分别有近八十年的组织,一直被视为执掌全球经济机构。然而近八十年来,IMF总裁无一例外是欧洲人、世界银行至今十四任行长中,仅一人并非美国人。当东进西退成为事实,西方仍不愿意与非西方国家分享权力,产生矛盾也是理所当然。
第三组矛盾,是亚洲内部矛盾,而且主要体现在中国和印度两大经济身上。一直以来的假设是,即使中印两国崛起,也可以和平共处。但自2020年中印边境发生冲突开始,两国间的关系虽然算不上差,但也不算好。因此,亚洲内部也有需要解决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马凯硕提出的这三组矛盾中,都存在着中国因素。这也间接说明,在应对未来的全球动荡中,中国扮演着至为重要的角色。
中国与美国不同,后者从特朗普时代起就可谓不断往盟友背后“插刀”,从一开始任性退群,到向盟友国家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即使拜登上任后,虽然声称要重新重视盟友关系,放弃单边主义,但实际上却抢走了法国660亿美元的潜艇大单、用高四倍的价格向欧洲出售能源、出台严重损害欧洲利益的《反通胀法案》、强迫欧洲和中国打科技战却没有任何补偿等等。种种举动都揭示着这个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霸道一面,并亲手将盟友推离自身,至少法国总统马克龙已经公开主张要实现欧洲战略自主。
中国坚定走互惠合作道路
中国走的是完全相反的道路,由上海合作组织、博鳌论坛、东协自由贸易磋商,到“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一直在世界各地广交好友,并通过以互惠互利的合作形式来赢得支持。例如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巨大投资,为非洲新增和升级逾一万公里铁路、近10万公里公路、近千座桥梁、近百个港口,还有大量医院和学校,累计创造就业岗位超过450万个。在非洲赢得扎扎实实的好口碑。讽刺的是,中国与非洲的合作,还间接帮助欧洲纾缓了过去的非洲难民问题。
中美两种不同战略的发展结果是,现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量已经超过与美国的贸易量。近期欧洲多国政要、美国巨贾轮番访华,即使嘴上不说,但也很明显已“用脚投票”。这亦说明中国未来必须继续坚持多边主义,着力推动经济增长。中国本身拥有的超大规模市场,正是吸引与其他国家合作的最大因素。因此,拚经济便是现时中国拥有的“最大武器”,中国经济发展得越好,就越能提升自身影响力,也就越能在外交关系中取得主导权。
对香港来说,这些国际形势关系看似非常遥远,但作为国家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作为全球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责任便是善用“一国两制”优势,提升自身和国家的国际地位,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香港要提升国际地位,就必须充分利用“背靠祖国”优越地位,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依托。而当香港与内地的关系越紧密,自然就能收获越大的国际吸引力。即使未来面对巨大动荡,也能有效应对一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