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政府正式启动“香港夜缤纷”系列活动,适逢深圳市也推出便利港人北上消费的措施,行政长官李家超指出,应该理性务实地看待港人外游。深圳便利港人北上消费是香港与内地进一步融合的体现,也能起到倒逼香港改善对游客服务、做出自身特色的作用。
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两地不断融合,既是便利港人北上,也有助吸引更多内地居民来港旅游消费,是一个互利双赢的做法。香港正全力发展“夜经济”,将有利于提振内需市道,但在发展“夜经济”的同时,更重要是催谷“日经济”,提振市民及企业对香港前景的信心,特区政府一方面可研究推出措施,盘活楼市股市,另一方面须把握河套合作区以及“一带一路”新发展阶段的契机,充分发挥香港优势参与其中,为香港经济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令“日夜经济”相辅相成,激发香港兴的动能。
特区政府抛出“夜经济”概念,并且在短时间内形成具体的措施出台,不但体现政府施政效率,更充分显示政府对振兴内需、提振经济的重视,通过搞活“夜经济”,带旺香港,整体方向是正确,措施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值得各界支持和配合。
必须体现香港特色和优势
要真正搞活“夜经济”,必须体现香港的特色和独特优势,“夜经济”不是普通的夜市地摊,而是要为市民和旅客提供独特的体验,感受独特的文化气氛。香港最大优势就是国际化、中西文化交汇、有大量各国人士聚居,从而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这是香港与内地夜经济的最大区别,理应着力发挥。
香港亦是一个海滨城市,拥有世界级的海港,多个海滨长廊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再加上多条历史悠久、国际知名的购物街,这些完全可以打造成香港“夜经济”重要地标,规划成为特色夜市,里面既有饮食、购物,亦有各种文化、娱乐表演和展览,以发挥香港的文化、历史、生态、美食等优势。政府集中打造几个具吸引力的“夜经济”地标,对于香港的消费市道将可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深圳日前发布《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的若干措施》,推出21条措施,优化消费环境、便利港人北上消费。有人担心深圳与香港“抢客”,这种忧虑是不必要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发展,本来就是要不断深化两地人流往来,两地民众交往频繁,并不是一个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而是互相促进的良性推动。当然,香港也要虚心学习内地城市吸引旅客的举措,例如深圳方面不断推出各项便利港人北上措施,各商场也不时提出各种优惠,加上对消费市场的规划和推动,这些都值得香港学习,为内地旅客来港提供更多方便和支援,以吸引更多内地旅客来港,特区政府都需要推出更多措施。
发展“夜经济”大方向值得支持,但也要客观看到,“夜经济”中重要一环的旅游业,占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比率也不过是4%左右,对香港内需市场有裨益,但期望单靠“夜经济”发展起来就可以拉动香港经济却是不太可能。香港经济要振兴,关键始终是从“日经济”着手,即是香港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金融市场、贸易和专业服务以及创新科技发展,这些才是香港经济的重中之重。特区政府在大力发展“夜经济”的同时,更要推出更有力的措施催谷“日经济”。
在股市上应为港股“引流招财”。近年由于内外不利因素,港股长期低迷,交投转淡,已经严重影响到港股的集资能力。融资功能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最核心的功能,融资功能的退化必将拖累其他金融服务,威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政府可研究措施减轻交易成本,并且争取更多海外优质企业特别是中东、东盟的企业来港上市,从而加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楼市上也可以设法重新盘活楼市和经济。
抓紧河套和“一带一路”机遇
当前香港经济虽然面对不少困难,但同时迎来巨大的利好和机遇。一是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要求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深港科创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对河套规划全面“升格”,有中央的全力支持,过去窒碍河套发展的各种制度性问题相信可以得到解决,更显示中央对香港发展创科的大力支持,香港全力推动创科正当其时。
二是“一带一路”进入新阶段,早前举行第八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圆满闭幕,不但显示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更再次凸显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高峰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对香港提出“四点希望”,为香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再建新功指路引航。
这两大机遇为香港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不论是河套还是“一带一路”,香港的独特优势都可以大展拳脚,为业界开拓巨大的市场,为经济注入强大动能,当中关键是如何把握、谋划、落实,期待行政长官李家超在下月发表的新一份施政报告中作出具体部署。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