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会内外/“数字湾区”增进两地民众福祉\严 刚

2023-11-25 04:03: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广东省人民政府日前印发《“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以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全球数字化水平最高的湾区为总目标。方案以“六通一融”为目标,并明确规划三年行动部署,2023年启动“数字湾区”建设、2024年推动数字化建设,到2025年要基本完成“数字湾区”建设任务,实现大湾区数字化规制规则有效对接,新型基础建设高效联通,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均衡发展。

  方案是一份目标明确、规划到位、路线清晰的数字发展蓝图,展示了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建设高效联通融为一体的高质量发展前景,为推动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描绘了无限美好的远景。

  方案中的“六通一融”包括:推动粤港澳数据、人才、物流、资金畅通流动“要素通”;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基座通”;市场主体投资兴业“商事通”;数字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通”;社会数字化治理高效协同“治理通”;公共服务融合便利“生活通”;粤东粤西粤北加快“数字融湾”。

  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要素通”,就是要依托横琴、前海、南沙、河套作为粤港澳全面合作平台的示范效应,探索建设“港澳数据特区”,实施“南数北上、北数南下”,加强跨境数据流通服务与分类管理,实现湾区数据无障碍贯通传输目标。

  发挥“两制”优势协同发展

  广东省期望“要素通”将重点围绕高频公共服务对数据的需求,探索数据跨境流通“白名单”制度;也将推动粤港澳三地合作建立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区,支持广州、深圳资料交易所创建国家级交易所;同时,加快大湾区数字化人才高地建设,借重“要素通”,推动湾区产业,特别是创新发展要素融合,推动立足国内服务湾区俯瞰全球的国家级交易所,用湾区融合发展,架起联通内外的超级桥梁,实现数据安全有序跨境有序运作有序共享,助力强国建设。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级发展规划的提速提质提量,特别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香港建设“八大中心”的发展战略目标之后,湾区融合发展的步伐更形加快。广东省近年亦配合国家发展规划,积极持续推动湾区“人才通”、“社保通”、“就业通”。目前已有约3200名港澳金融、法律、财会等专业人才在内地执业,累计超过3500人通过“一试多证”获得粤港澳三地技能证书,率先迈出了湾区通跨境通的坚实步伐。

  广东省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方面,推出了一连串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措施。香港作为“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可以在制度机制创新融合发展方案作出先试先行的创新性尝试,为国家深化改革深度开放作出积极探索,这是香港特区发挥“两制”独特优势,助力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当然之举。

  香港特区要充分发挥“两制”优势,在积极探索“数字湾区”方面迈开大步。特区政府可推动成立粤港澳“数字湾区”高层次协调合作机制,全方位检讨三地数字融合发展的障碍阻滞瓶颈,破除狭隘的地区利益痼疾,以国家发展大局为考量,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维护国安、增强发展动能的数字链接融合机制。

  针对发展战略规划能力不足的问题,特区政府可争取派出不同部门官员,到广东省相关部门“挂职”,借此掌握了解内地部门的运作特点,再根据香港特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协商制定符合本地发展需求的数字发展规划;另外,全面检视特区目前正在推动的政府公共数据平台智方便的运行情况,就“数字湾区”所拟定的三年发展目标,根据香港市民日常工作生活及跨境作业所需,制定配合“数字湾区”发展的行动规划。

  加强医疗养老政策对接

  在制定相关规划的同时,特区政府要检视落实有关规划的机制运作特点,确保能够顺利无障碍对接广东省“数字湾区”规划。在较易推动落实的民生方面,加强三地数字化协同共治,如推动大湾区智能城市群共建,加速智慧医院、加强医疗养老数据联通对接。为建设方便快捷的智慧湾区;特区政府可推动三地协商成立湾区数据中心,建设粤港澳AI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加快湾区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建设,整合三地网络、算力、存储、维护等资源,先行共建存储平台,在此基础上推动建设运算运作中心。

  “数字湾区”建设将设有专责小组,还将建立粤港澳三地“数字湾区”联合工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联合工作机制,引导推动社会资本设立“数字湾区”建设发展基金。这都是推动“数字湾区”建设的有力举措。香港特区要闻风而动,主动对接广东“数字湾区”规划,并根据发展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略,在粤港澳政府联合举办的“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暨数字湾区发展论坛”机制的基础上,深化湾区数字融合合作,并以12月初召开的“创新驱动数字湾区建设 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为契机,制定香港融入“数字湾区”的行动目标让数字联通成为湾区融合发展的强力胶,以推动特区社会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立法会议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