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日前公布了2024至25财政年度财政预算案,当中接纳了不少新民党的建议,如为楼市“撤辣”等。整体而言,笔者认为预算案在目前经济情况下做到稳中求进,在外围环境仍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致力开源节流,既推动“能者多付”,向高收入纳税人、高租值物业征收额外税率及差饷,借以增加库房收入;亦尽量减少对基层生活的影响,能够平衡政府财政和民生需要,是值得支持的一份预算案。
优化智慧政府支援中小企
笔者尤为关注预算案中创新科技、人工智能、支援中小企、文化旅游等几个范畴。在创新科技方面,去年的预算案政府已预留100亿元推动生命健康科技的发展,而今年则将相关款项的运用情况写得更加清晰,包括设立生命健康研发院、加强临床试验平台、为新药审批机制建立“第一层审批”等。
事实上,“十四五”规划提出积极促进人类健康等科技开放合作,并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是次预算案细化了相关工作,相信有助发挥香港生命健康科研雄厚实力的优势,推动香港成为国际生命健康科技中心。
人工智能是近年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前沿领域,笔者十分支持政府拨款30亿元推行为期3年的人工智能资助计划,既资助本地大学或相关机构在科研上的突破,亦加强算力中心的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并致力加强推广,吸引海内外人工智能企业和人才来港发展。加上预算案表明积极推动微电子研发,以及投放大量资源提升创科基建、研究能力以至相关人才等方面,综合起来能够擦亮香港创科品牌,十分值得支持。
笔者素来关注政府治理水平现代化,落实智慧政府、数字经济,并曾建议拨款协助中小企善用科技转型。就此,笔者十分欢迎今年预算案中有所回应,除了落实“数码转型支援先导计划”,亦在“BUD专项基金”下注资5亿元增设“电商易”,以及另外注资3亿元设立企业版“智方便”,协助企业在使用电子政府服务时免却繁琐流程,体现政府在智慧政府、电子政务方面的不断优化,有助融资,长远亦能带动香港扩阔科技网,相信对中小企发展很有帮助。
在文化旅游方面,旅游业是香港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而三年疫情对业界打击甚大,疫后复常后,访港旅客人数也暂时未完全回复到疫前水平。笔者曾就此建议政府因应旅客旅行模式的改变推出“活力生态游”,善用香港郊区、单车径等设施推行“深度游”。笔者欢迎政府接纳有关建议,在财算案提出,旅游发展局会推动以“城市漫步”等为主题的“沉浸式深度游”,亦会推动远足、单车、直立板、越野跑等崭新内容,相信能够针对年轻客群带动香港旅游业复苏。
至于政府增拨10.9亿元支持旅游事务署及旅发局举办的活动,笔者认为活动内容固然重要,但政府亦要鼓励商界运用大厦外墙或隧道外的大型广告牌,加强盛事宣传,凝造举办盛事的气氛,打造“活力香港”。
发挥优势促进中外文艺交流
此外,笔者认为政府需要大力推动“重点演艺项目计划”,支持具代表性的本地大型演艺作品长期公演,让这些创作成为香港另一个文化名片。政府亦可邀请更多具代表性的演艺作品来港公演,再配合“香港演艺博览”,为这些作品和创作精英提供交流机会和商机,发挥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优势,同时加强向内地和海外推广,帮助旅游业复苏。
最后,笔者对于政府没有接纳新民党下调烈酒税的建议略感可惜。而对于去年的施政报告公布落实2万元的新生婴儿奖励金,如今已略见成效,有约6000名合资格父母获发奖励金。就此,笔者认为政府可以考虑新民党建议的累进式子女免税额,借此进一步刺激生育率。
总结而言,笔者认为新一份预算案能够回应香港目前实际情况,能平衡经济和民生需要,亦有考虑香港长远持续高质量发展,是值得支持的预算案。笔者期望政府可以接纳更多新民党的意见,进一步在维持政府财政稳健的情况下,推动经济可持续和多元发展,同时关顾基层和民生,带动香港砥砺前行。
新民党副主席、立法会议员、执业大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