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港事港心/大湾区高速发展 香港前途无可限量\轩辕靖

2024-03-05 04:02: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今年全国两会正式召开。国家多了底气,港人更多信心。有强大的国力支撑,有扎根大湾区的优势,香港会更美更好。

  全国两会召开前,国家正式公布去年的经济成绩单。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实现了5%左右的预期目标。这也意味着,中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也蓬勃发展。3月3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指出,2023年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13万亿元。按经济体量,大湾区堪称全球第十大经济体,和意大利、加拿大等处于同一梯队。这意味着依托内地市场,扎根湾区市场,香港经济就有了稳中向好的可持续动能。

  扎根湾区迎来新机遇

  2024年,修复疫情伤疤的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已成。加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拚经济”的政策发力,制约经济增长的短板(房地产市场)在补齐,引领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蓄势待发,加之新质生产力催发的新动力提振,中国经济依然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不仅能够维持不低于2023年的经济增速,而且能够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窗口,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香港则是大湾区经济的翘楚,虽然经济体量略低于广州和深圳,但也有两市乃至大湾区无可比拟的优势:香港是国际著名的自由贸易港,也是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

  而且,香港在国家支持下,挺过了三年疫情,无惧美西方打压制裁,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依托内地市场,扎根湾区经济,以及独特优势托底,香港必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不仅香港经济会稳中向好,香港全球影响力也会有新的提升。

  一方面,即使是2023年最困难时期,中国也是全球经济火车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超过G7的总和。西方唱衰中国,主要担心中国经济“不行”让西方经济“更不行”。按照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估,2024年中国经济依然是全球第一大引擎。因此,香港可以背靠祖国“大树好乘凉”,亦可依托内地大市场,借力国内大循环注入经济活力。

  另一方面,2023年,广东稳固了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地位,而粤港澳大湾区又强化了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就此而言,作为大湾区重要支点的香港,为稳定广东经济大省、强省作出重要贡献,广东和大湾区也为香港可持续发展,稳固香港全球地位提供了强力支撑。

  相比纽约、旧金山和东京三大世界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成为全球一流的完全的后发优势和新质生产力。因此,香港在保住自身全球优势的同时,又有了和湾区各城强强联合共同奔赴的助力。深圳具有科技创新实力,广州等珠三角城市则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广东则有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撑,更有全国14亿人的消费市场加强和内需市场托底。因此,从全球范围看,香港也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强化内生动力提升竞争力

  把优势变成动力,香港需要摒弃干扰,聚焦发展这第一要务。首先,必须坚定发展信心,无惧西方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滋扰以及层层叠加的所谓制裁,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其次,尽快完成23条立法,从法治层面筑牢国安屏障,清除各种内外因素滋扰,为香港打造繁荣安定的法治环境。

  此外,香港也要强化内生动力,提升整体竞争力,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近年来,受国际政治金融形势、疫情和香港内部因素的叠加影响,香港作为全球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有所影响。尽管如此,有湾区经济托底,有强大祖国作为后盾,香港的优势犹在。

  以金融为例,粤港澳大湾区处于国家金融开放的最前沿,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金融创新政策,如推出“债券通”、“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等举措。此外,湾区也就金融监管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方面达成共识,以防范金融风险跨境传递。在金融合作方面,香港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且也形成了香港和深圳两个金融中心“双城记”。因此,在全球金融中心竞争中,深港“双子星”有了更强竞争力。

  以贸易言,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体,粤港澳大湾区也是贸易活跃区。依托国家和大湾区,香港作为全球贸易中心的地位不会改变,只会更强。

  更重要的是,香港应把握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主动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双向发力,成就更美更好的香港。

  知名智库学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