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公评世界 > 正文

公评世界/拜登抛弃对华错误政策需拿出勇气\周德武

2021-01-21 04:24:2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拜登20日正式就任美国第46任总统,抗疫与复甦美国经济等内政问题成为新总统的最优先处理的事项。但当今的世界相互联繫,外交既是内政的延续,也是转嫁国内矛盾的一种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也应当成为美国政策的优先选项。尤其是疫情肆虐的今天,更需要中美两个大国共同应对,而不是各自为战。

  1月19日,美参议院就準内阁成员进行任职听证。中国无疑成为提问的一大焦点,“美国对华强硬”是两党的共识,也是美国当下的“政治正确”。无论是候任国务卿还是準国防部长,抑或是候任财政部长和準国家情报总监,他们无一例外地谈到中国。

  西方媒体都在放大他们有关“中国挑战”或“中国威胁”的表述。在这样的场合,这些準内阁官员对华说几句狠话、以迎合反华议员的味口也是预料之中的事。但仔细辨识之后,还是能感受到这些人与特朗普政府阁员的微妙差异。至少布林肯并没有认为“中国是最大威胁”,而是停留在“中国是最大挑战”这个层面。

  挑战与机遇相伴而生。当前的中美关係的确是挑战大於机遇。在特朗普政府的毒化之下,美国人对中国的好感度急剧下降,双方关係的民意基础遭到极大削弱。但把中美关係的恶化完全归咎於特朗普政府有失公允。其实在奥巴马政府的后期,随着“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出,以及在南海等问题上的较量,双边关係已经处於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只不过特朗普上台,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对中美关係的恶化起到了加速度的作用。

  实践证明,中美两国的交恶不仅给世界带来了灾难,也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伤害。本世纪前两次美国发生的大危机因中美之间的合作,总算化险为夷。而新冠疫情恰恰在两国关係急剧恶化的时候不期而至,特朗普一开始就将抗疫问题政治化,让美国付出了痛苦的代价,最终也葬送了他自己的政治生命。

  美国对华强硬政策经历了这四年的固化、制度化和妖魔化,指望两国关係立即回暖无异於天方夜谭。但值得期待的是,这届政府都是奥巴马政府时期的老臣,将大大缩短新政府的磨合期;同时美国外交团队的成员经验丰富,对华认知相对清醒,多了一些确定性和可预见性。可以预料,未来美国对华政策的主基调将是竞争为主、合作为辅,冷色将是近期两国关係的底色。

  特朗普恋恋不捨地离开了白宫,现在到了盖棺定论的时候。虽然特朗普声称自己是几十年以来唯一没有发动战争的总统。不错,就热战而言,他只在2018年底下令对叙利亚发射了59枚导弹,但是特朗普对华发动的“新冷战”,对第二大经济体实行全面遏制,从政治、经济、科技、人文交流等方面与华进行全面“脱鈎”,对世界造成的破坏不亚於一场热战。尤其是将中美关係上升到白种人与黄种人之间的文明衝突,更是突破了国与国之间相处的底线。

  在大选初期,拜登曾表示,“中国不是威胁,更谈不上偷吃美国午餐的问题”,但他的讲话不仅遭到了共和党的批评,而且也遇到了党内的挑战,后来拜登改口称,“中国是美国的主要威胁”。但在其当选后,又一次回调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俄罗斯是美国最大威胁,而中国是最大的竞争对手”。

  中美之间存在竞争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把两国的竞争纳入良性轨道,决不能再搞“走美国的人路,让别人无路可走”那一套。前几天,中国公布了2020年GDP达101多万亿人民币(约15.6万亿美元),而美国内生产总值将在2019年的21.7万亿美元的基础上至少收缩3.6%,这意味着中国的GDP将达美国的73%左右,这是二战以来两个大国之间实力最接近的一次。无论是美对苏发动的冷战,还是美国上世纪80年代初对日本的打压,这两个国家的GDP从未超过美国的40%。

  中美实力的进一步走近,这是美国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现实。正像国安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所言,美国的对华政策目标不可能以打垮中国为目标,必须思考与中国和平共处的问题。如果拜登对华政策的理论出发点基於这一事实,我们有理由对未来中美关係不必太过悲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