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点击香江 > 正文

香港市民应以什么视角来看林郑的施政报告

2018-10-09 03:16:27大公报 作者:屠海鸣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任内的第二份施政报告明天就将出炉。报告将提出香港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的诸多政策,涉及到政治、经济、民生等诸多方面。自7月1日以来,林郑与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等管治班子主要成员主持了近四十场谘询会,分别听取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党派立法会议员,以及教育界、科技界、工商界人士,到青年、少数族裔、基层代表等各界人士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施政报告,可以说,这将是一份广纳民意的报告,也是一份对香港发展影响至深至远的报告。特别是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掌门人”,林郑对手中每项工作都精益求精、力争完美,对此份已撰写了三个多月的施政报告更是“千锤百炼”、一丝不苟。因而,报告备受全城市民的关注。

那么,市民应以什么视角来看待林郑的施政报告呢?既要有全局视野,又要聚焦突出难题;既要有长远眼光,又要关切当务之急。因而,以下三个方面应是观察的重点。

从融入国家发展,看提高香港竞争力

香港怎样按照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政府要求,更好的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相信这将是林郑施政报告中着墨较多的话题。而这也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前提和基础。

就在今年中秋节前夕,深港高铁开通,港人北上的快速通道就此打开,大部分香港居民的祖籍在粤闽两地,入粤赴闽如此便捷,今年中秋、国庆两个佳节团圆喜庆的气氛不同于以往,浓浓亲情因高铁开通而更令人感动。这仅仅是一个开端,用不了多久,港珠澳大桥通车,香港与内地又添一快捷通道。再往长远看,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三地的联系更加紧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逐步从概念变为现实。目前,香港的经济体量约占内地的经济体量的3%,我们常说“一国两制”下的香港“背靠大树好乘凉”,今后的香港将与“大树”紧紧地连为一体,不仅“乘凉”有保障,还可以从“大树”上获得丰富的营养,从根本上提升香港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从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看,我们期待林郑的施政报告在以下方面有更加务实的举措:如何全面准确地落实“一国两制”方针、确保香港社会稳定?如何积极争取中央出台更多新政、便利香港与内地的融合发展?如何做好“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大文章、拓展香港的发展空间?如何与大湾区相关城市更好地对接、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相信林郑的施政报告能做出务实而精彩的回应。

从做好风险防控,看提升特区应变能力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香港怎样防控风险?相信这将是林郑的施政报告的重要话题。这也是当前时空下香港市民关心的热点之一。

回归21年间,香港经历过三次劫难。一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以索罗斯为代表的“金融大鳄”向亚洲主要经济体发起攻击,繁荣一时的亚洲经济顿时哀鸿遍野,“亚洲四小龙”的其他“三小龙”均遭受重创,在国家的力挺之下,香港成功抵御冲击,逃过一劫;二是2003年的沙士。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香港,人流量、物流量非常大,阻止沙士病毒的传播难上加难,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港人共克时艰,最终驱散了沙士的阴霾;三是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由美国次按危机而引发的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让香港深受其害,经过艰苦努力,香港逐渐摆脱了这场危机的影响,经济复苏的状况好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以上三场危机对港人来说印象深刻,背后的许多细节,可以说惊心动魄。这也让市民更加意识到,必须重视可能出现的又一场危机。

今年以来,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表现得愈来愈明显,美国主动挑起了与中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的贸易摩擦,WTO的贸易规则受到严峻挑战,美国退出WTO、“另起炉灶”的可能性在增加,这预示着一场风暴在悄悄酝酿,世界经济形势走向复杂难辨。

“山雨欲来风满楼”。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将不可避免的遭遇袭击。如何应对?我们期望林郑的施政报告能提出因应之策。相信施政报告在这个方面会着墨不少。

从增加房屋供应,看提升市民获得感

房价畸高是香港近年来最大的民生难题。怎样增加房屋供应?相信这是林郑的施政报告的重点之一。这也是提升市民获得感的重要途径。

去年十月,林郑在任内的首份施政报告中提出了“港人首次置业上车盘”的举措,一年来取得了一些实效。但受制于公营房屋的土地短缺等因素,还需要再觅新招。近来特区政府官员多次释放信号,“过渡性住房”或成为解决住房难题的重中之重。

林郑的重要助手、特区政府行政会议召集人陈智思表示,公屋供应无法在一夜之间增加,需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及民间智慧来解决基层市民住屋需求。共享房屋概念经10多年发展已逐渐被公众接受,他表示“过渡性住房”将成为林郑即将发表的施政报告内“重中之重”的主题。笔者曾经参与林郑召开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谘询会。一些代表委员建议过渡性房屋在私人楼宇及公营房屋之间,可以为基层市民提供更多选择。相信林郑会吸纳这些建议的精华。有消息称施政报告或推出以公私营合作模式发展私人农地的房屋政策。林郑已多次表示,推动公私营合作最重要的是建立公平、合理及透明机制,若实际推行,会向公众清楚交代涉及的公众及商界利益。

香港地域狭小、可开发土地较少,这是房屋供应不足的重要原因。破解这个大难题,需要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过程中,引导香港青年北上创业置业、引导香港老人在内地养老来彻底解决,这是长远之策。市民期望在实现长远目标之前,能有一个解决眼前困难的可行办法。“过渡性住房”可解燃眉之急,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项。那么,特区政府将出台哪些政策措施来推进?相信林郑的施政报告中将有详细的阐述。

林郑素来以“好打得”的硬朗作风被人称道,上任以来,一直以“事不避难”的精神和态度聆听意见、推进政策、提升管治水平。过去一年,她的首份施政报告也落实有效,备加赞许。因而,市民有理由相信,明天出台的新一份施政报告将更加紧扣发展要务、更加有效掌控风险、更加贴近民心所向。

(本文作者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侨界社团联会永远名誉会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