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点击香江 > 正文

国家的重大战略 香港的历史机遇─喜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

2019-02-19 03:17:40大公报 作者:屠海鸣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奋鬥征程上,一项重大战略郑重亮相;习习春风中,一次历史机遇铺展眼前。昨天傍晚,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劃纲要》。

  《纲要》提出了两大发展目标: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多元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宜居宜业宜遊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纲要》明确了五大战略定位: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区。宜居宜业宜遊的优质生活圈。

  《纲要》阐明了六个基本原则: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绿色发展,保护生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享发展,改善民生。“一国两制”,依法办事。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劃、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国家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的“长篇巨著”,是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引擎”!对於香港来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还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聚焦国家战略,把握历史机遇,香港发展的新篇章由此掀开!

  经济转型的新契机

  半个多世纪以来,香港发展经历两次成功转型。第一次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成功承接欧美的製造业转移,跻身“亚洲四小龙”;第二次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香港成功地将製造业迁移至珠三角,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世界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如今,香港的发展又遇到了“瓶颈期”,经济增长长期徘徊在2一3%之间,缺乏持续稳固支撑,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发展资源有限,加之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保护主义倾向抬头,这给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的香港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香港经济已经到了必须第三次转型的重要节点!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劃纲要的出台,为香港经济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纲要》提出“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纲要》同时提出:“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支持香港在优势领域探索‘再工业化’”“鼓励粤港澳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共同举办科技创新活动,支持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孵化基地,鼓励境内外投资者在粤港澳设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等等。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香港具有不错的科研能力,但科研成果的转化是一大“短板”,创新科技工作起步较晚。《纲要》把香港的科研优势与大湾区相关城市的优势对接,从国家层面给予强力推动,必将造就香港创科发展新局面。如果香港能够抓住这次机遇,在“三个中心”的基础上,可以成功打造“第四个中心”─国际创科中心。此举将为香港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香港由此也必将能够实现第三次经济转型。

  幸福生活的新开端

  长期以来,制约香港经济民生的另一个因素是地域狭小。提升港人的幸福指数,首先要有足够的空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劃纲要的出台,打开了香港的新视野、新空间,是香港同胞幸福生活的新开端。

  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总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GDP总量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纲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在教育、文化、旅遊、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遊的优质生活圈。”《纲要》描绘了大湾区的美好蓝图: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共建人文湾区,构筑休閒湾区,拓展就业创业空间,塑造健康湾区。《纲要》对许多民生大事还有详尽的规劃,比如:“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推进粤港澳网间互联宽带扩容,全面布局基於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探索推进在广东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等民生方面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的待遇。”“提高香港长者社会保障措施的可携性”“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好条件”,等等。

  可以预想,大湾区“一小时优质生活圈”一旦形成,香港市民的“内地同等待遇”逐一落实,港青北上创业将成为常态,香港老人在广东9市养老将成为潮流,“上班在香港九龙,居住在大湾区后花园”将成为现实。由此,港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大大提升。

  “一国两制”的新篇章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天第一时间表示,欢迎中央公布这一极为重要的《纲要》,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指导性方向,并感谢中央在《纲要》的编制过程中重视香港特区政府的意见。

  香港回归21年,“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动,“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将翻开新的篇章!

  《纲要》提出:“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深化粤港澳互利合作,进一步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关係,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範。”

  “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意味着推动新一轮创新。过去21年,香港坚持“一国”原则,发挥“两制”优势,取得了不俗业绩。未来,香港的发展将更深更广地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相融合,与国家重大战略相对接,与国际市场相联繫。香港虽然还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但在国际竞争中不再是“单兵作战”,在大湾区内与相关城市“分工合作”,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突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中心城市”的体制机制藩篱,意味着需要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创新!“一国两制”的构想从提出到进行实践,是一次伟大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同样是一次伟大创新。在这场伟大的创新活动中,机遇与风险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一国两制”也必然在这一创新的过程中焕发出新活力!

  发展无终点,创新无止境。中联办主任王志民曾在中央一份重要的报章《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中央从国家发展全局和‘两个建设好’的战略高度支持港澳与广东这块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在共融中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的重大决策部署,为香港突破发展瓶颈提供了极其难得的机遇。”

  机遇难得,不容错过。以习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政府已为粤港澳未来发展描绘和制定了宏伟蓝图。在推进大湾区建设的“进行曲”中,香港将与大湾区其他城市携手共进,建设美好家园。在推进“一国两制”的实践中,香港740万市民将与内地同胞并肩前行,创造新的辉煌!

  本文作者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

  註:《大公报》独家发表,如有转载,请註明出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