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点击香江 > 正文

预算案拨开乌云投未来 为港人耀眼阳光利民生

2019-02-28 03:17:34大公报 作者:屠海鸣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日发表其任内第二份《财政预算案》。在面临全球经济动荡、前景不明朗、政府盈余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如何带领香港经济谋求突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瓶颈;如何做到利民纾困回应各阶层的诉求;如何做到进取而不失稳健的理财决策,考验着陈茂波。而显而易见的是,昨日这份预算案,做到了三者兼顾,令人欣慰。

  无论是多达1500亿元的新资源推出,还是超出GDP百分之二十的预算开支;无论是浓墨重彩地推出支持金融业与科创业发展的政策,还是倡导“再工业化”的举措;无论是抓紧大湾区发展机遇的举措,还是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猷;无论是多达809亿元的医疗支出,还是全面支援基层的数十项措施……这些都让香港社会看到财政司司长在务实理财、积极进取、藏富於民、推动发展的新思维、新视野、新贡献!

  从各方反应来看,这是一份务实求进、未雨绸缪的预算案,在致力“撑企业、保就业、稳经济、利民生”的同时,积极探索香港在新的环球政经形势下紧紧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历史机遇,提出了一系列短中长期并重、务实性和前瞻性兼备的措施。可以说,各阶层都获得实惠,各行业都喜迎实利,各範畴都有所兼顾。这让港人在迎接不确定因素增加的挑战时,增强了信心。正如陈茂波司长在预算中所说的:“即使乌云密布,背后仍是耀眼阳光;那怕山重水复,也无碍我们对香港前景的信心。”

  应对挑战 着力发展科技金融

  眼下的这份预算案,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是过去几年前所未见的,编製殊不容易。环球经济不明朗因素多,下行压力大,由去年初的同步蓬勃增长变至同步放缓放慢。美国金融市场大幅波动,英国脱欧过程一波三折,欧元区风险萦绕不散,亚洲各国发展动力不足,内地经济增长亦见减慢。在香港,一方面是盈余的大幅减少,由1500亿减至约600亿;另一方面是经济放缓下市民对纾困的呼声上升,香港整体发展挑战困难在增加。三方问题叠加,稍有不慎或把握不住问题关键与发展方向,便容易令问题加剧。

  陈茂波司长显然保持着清醒认识,他开宗明义地指出,香港身处上述环球政经新形势、新格局、新常态之中,需要保持清醒灵活,寻找香港的独特定位,把握机会,发挥优势,顺势而上。因此,在如此複杂的经济环境之下,他没有减缩开支,而是比较精準地提出一连串的措施,聚焦预算案“撑企业、保就业、稳经济、利民生”的核心主题。尤其令人欣慰的是,他用了大量的笔墨、提出了众多措施,用在推动金融以及创科这两个香港须重点突破的行业发展之首。

  除了针对性的减税政策外,诸如预留55亿元发展数码港第五期,扩建项目预料可提供近七万平方米楼面面积,以吸引更多外地创科企业。未来五年额外拨款不少於八亿元,倍增资助指定大学、重点实验室及科研中心,进行更多科研及成果转化。他的笔下,还预留160亿元专款,供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大学增建或翻新校舍设施,包括添置如实验室等必需的科研设备等等。这些举措对於确保香港优势产业的持续不断取得优质发展,至关重要,也是香港抵禦未来可能出现更大风险的关键行动。

  利民纾困 教育医疗人人受惠

  儘管香港过去一年仍然取得较好的发展,但不容否认的是,各阶层市民面临着各种严峻的医疗、教育和社福挑战。这些挑战绝不是轻易“全民派钱”的做法可以有效解决得了的,而是需要更精準、更有针对性的细緻措施,逐一化解。因此,在陈茂波司长这份预算案中,市民再次看到政府动了“大手笔”,教育、医疗卫生和社福这三个主要民生範畴的经常开支,佔总经常性开支接近六成,约2555亿元,更较上年度增加大约百分之七。这一数字,足以说明财爷利民纾困的理念和决心。

  预算案推出了多项一次性惠及基层的措施,以减轻市民负担,当中包括宽减税项;领取长者生活津贴、综援、生果金、伤残津贴、在职家庭津贴和鼓励就业交通津贴,全部都会有额外一个月的津贴;另外,亦为有需要学生发放一次过的2500元津贴等等。但更令市民关注的,则是以下三项政策:

  第一,预留100亿元成立公营医疗拨款稳定基金,确保公营医疗服务有稳定资源及可应付不时之需;第二,额外提供超过七亿元经常资助,供医管局上调前线人员的津贴及薪酬、增加资深护师和专职医疗人员职位,以及继续推行特别退休后重聘的计劃;另外,预算案亦建议拨款200亿元购置60个物业,以供设立超过130项社福设施,当中包括日间幼儿中心、长者邻舍中心、学前康复服务等,以及如何解决社福设施场地不足的长远问题,预计约86000人受惠。这些政策或许不那麼容易获取掌声,也或许不如“派四千元”那麼容易得到政客欢迎,但却是切切实实帮到最需要帮的市民,也是最能回应港人最关切之处。陈茂波司长以更负责任的态度去化解问题,这更值得敬佩。

  融入大局 湾区带路拓展空间

  就在预算案公布的前两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劃纲要》公布,这对香港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如何充分抓住机遇,融入国家大局,提升香港竞争力,考验着特区政府管治团队。陈茂波司长在预算案中多次对此作出了回应,他明确指出,《纲要》建设对香港的重大意义,是香港探索新路向、开拓新空间、增添新动力的黄金机会。为此他在各範畴政策中,都将配合大湾区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政策融入其中。

  例如,预算案指出,香港一直是协助内地企业“走出去”和把海外投资者“引进来”的平台,集资及保险市场发展成熟。财爷认为,香港可以担当“一带一路”基建项目融资及风险管理中心的角色。而鉴於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及专业服务中心,他表示继续出台政策,推动内地及“一带一路”经济体,善用优势,包括专业人才和服务。例如,会拨款一亿五千万元,回应施政报告中提出,支持非政府机构开发争议解决网上平台,促进香港在法律科技的发展,巩固香港国际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地位。

  在更为关键的扩充市场版图方面,预算案指出,会助企业创造营商机会。本届政府上任以来,香港已与十二个经济体签订三份自贸协定,并积极拓展全面性避免双重课税协定的网络,提升本港的营商环境和吸引投资。现已与四十个税务管辖区签订协定,其中十三个是香港主要的贸易夥伴,目标是在未来数年把协定的总数增至五十份。或许预算案并没有太多非常显著的以大湾区或“一带一路”为名称的政策,但不论是支持企业发展、支持青少年发展还是推动港人的宜居生活,政策都融入其中、无处不在。

  要获取一时掌声其实并不难,难在如何从根本上推动香港的长远发展与利益。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思考和推出的政策,显然是从根本角度出发,在确保公共财政稳健的前提下,採取具有前瞻性与策略性的理财方针,培育产业、支援企业、提升公共服务,以及利民纾困和投资未来,殊为不易,因此这是一份着眼长远、未雨绸缪的预算案。

  在準备预算案过程中,陈茂波司长召开了约四十场谘询会,听取了不同界别或组群代表的意见,更多次走进社区,走进市民的生活当中,了解他们对政府的期望和建议。笔者也有幸出席了财爷召开的谘询会,深感这是一份充分回应民意诉求、着力纾缓民困的预算案。

  拨开乌云,助港人迎接耀眼阳光,此份预算案值得港人大力支持。正如陈茂波司长在预算案中所说:“香港人勤奋灵活,饱历风浪而遇强愈强。来年经济环境阴晴不定,但只要保持信心,怀抱希望,团结努力,我们一定可以摆脱阴霾,迎来晴天!”

  本文作者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

  註:《大公报》独家报道,如有转载,请註明出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