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点击香江 > 正文

点击香江\今年全国“两会”关注啥?\屠海鸣

2020-05-21 04:23: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抵达酒店,便相约一起研讨提案

  全国“两会”备受关注,非常时期召开的今年全国“两会”又格外不同。两天前,港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200多人在深圳集合,进行了医学检测之后,昨天中午乘机抵达北京。

  这次赴京开会,给我最明显的感受是四个字:安全第一。从乘飞机,到乘坐大巴,再到酒店登记入住,大家全程佩戴口罩。虽然戴着口罩说话不太方便,但并没有影响代表委员们的交流。境内外的媒体也格外关注此次“两会”。港区委员到京才半天时间,却已有20多家境内外媒体记者和我联络,希望通过视频、微信或电话进行採访。

  疫情防控“持久战”如何打?

  由於疫情原因,今年春节至今,绝大多数委员都没有到过内地;昨天抵京,看到北京的秩序已经恢复正常,也感受到北京市民的防範意识非常强,在公共场所,大家自觉地戴口罩,排队保持一定距离。

  通过这次疫情的特殊检验,人们非常认可中国政府的领导能力、社会动员能力,以及基层组织的群防群控能力,非常敬佩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也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但科研人员认为,疫情将长期存在,间歇性局部流行,最近,吉林省出现的疫情,再次拉响警报,令人担忧!

  在与委员们的交流中,我明显地感觉到,儘管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但大家忧患意识很强,都很关心疫情防控“持久战”如何打?中国毕竟有14亿人口,其中一半居住在城市,人员的流动量非常大,加之境外疫情的蔓延还看不到“拐点”,“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并不轻鬆。

  港区政协委员人才济济,许多人有不错的建议,準备向大会递交提案。

  用什麼办法“修复经济”?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8%。眼下,虽然中国境内的企业已经复工复产,但受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影响,二季度的经济发展并不乐观。

  与以往不同,笔者这次听到最多的词是“修复经济”,而不是“刺激经济”。2009年,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国曾使出了4万亿大招“刺激经济”,虽然实现了“经济增长8%”的目标,但后遗症不少。这一次,从政府官员到代表委员,大家都更为理性。饭前饭后,委员们都在热议,用什麼办法既能尽快走出困境、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吴良好常委、胡汉清委员比较赞同经济学家们的建议。比如,有人建议,从现在开始到明年底,“修复经济”应分三步走:一是恢复运转,二是扩大投资,三是深化改革。有人建议,这轮投资的重点应放在四个方面:一是传统基建,二是“新基建”,三是都市圈建设,四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这四个方面的投资,既能促增长,又能“补短板”。

  委员们还非常关注每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今年是否确定经济增长目标?多少比较合适?都是一个普遍关注的热点。苏长荣委员、刘与量委员提出,内地“修复经济”的成效如何,与香港经济密切相关,他们非常关心内地的经济走向。

  香港如何与内地共渡难关?

  两年前的5月,由梁振英副主席率领,以陈冯富珍常委为团长、梁亮胜主任为副团长的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参观学习团62位成员抵达武汉,开始湖北考察之旅。这是本届政协第一支京外考察团,汪洋主席极为关心,亲自布置、安排、指导。五天的参观学习非常成功,给委员们留下了深刻和难忘的回忆。如今两年过去了,回望武汉、回望湖北,许多委员推荐笔者作为第一提案人,撰写《关於积极支持湖北开展“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探索疫情防控和疫后发展新路的建议》提案,得到了55位港区各界别委员的联署,大家纷纷建言献策,还提出了不少借助香港的窗口和桥樑作用,助力湖北疫后恢复发展的真知灼见。

  香港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三大中心”不是建立在沙滩上的,背后有“中国製造”的强力支撑。疫情让我们认识到,如果内地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断了,香港“三大中心”地位必然受影响,所以,帮内地就是帮香港。香港与内地共渡难关,这是必然选择。

  疫情下的港区委员,履职尽责更加热情了。两天来,一些委员在逐字逐句为提案“精雕细琢”。香港工商总会首席会长江达可委员递交的提案是:《关於加强互联网使用管理、善用网络平台凝聚青少年共识的建议》;对外友好界别的周春龄委员则撰写了一篇很有深度的提案:《关於支持和组织香港民间力量走出去助力改善中国形象的建议》。

  怎样化解外部风险?

  刚刚结束的第73届世卫组织大会也是委员们热议的一个话题。此前,美国向世卫组织施压,要求追究“中国责任”,还试图把台湾拉进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与的世卫组织,看上去来势汹汹。但没人理会美国政客,美国政客的“甩锅”计劃失败了。习主席宣布的支持全球合作抗疫的5项倡议引起强烈反响,施清流委员写了一篇文章,他说,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更加伟岸。

  下一步,美国还会怎样打压中国?我们应如何应对?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怎样化解外部风险?许多港区委员都很关注这些问题。

  每一次灾难,都倒逼人们思考和行动。无论来自哪一个界别,港区委员们的心,都在为国家的发展进步而跳动。从这些所思所想,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国家愈挫愈奋的性格,听到了广大政协委员坚定前行的铿锵脚步声。

  (全国“两会”委员手记之一)

  (本文作者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