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点击香江 > 正文

点击香江/新选举制度下,建制派如何担当作为?\屠海鸣

2021-04-02 04:24: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全票通过了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修改,连日来,舆论普遍好评,认为此举为“爱国者治港”提供了制度保障,香港将开启良政善治的新时代。这样讲当然没有错,但準确地讲,“修法”为香港实现良政善治创造了必要的客观条件,香港能不能实现良政善治,还有赖於包括香港行政、立法、司法机构在内的管治团队,以及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这其中,立法会建制派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新的选举制度下,建制派如何担当作为?这是摆在建制派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

  “整体利益”第一位

  立法会议员来自不同界别,分别代表各自的利益,这是情理当中的事情。但从过往的情况来看,包括建制派在内的一些议员放大了局部利益,特别是在香港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不一致时,过分维护局部利益,致使许多打基础、利长远、惠全局的议案在立法会受阻。在新的选举制度下,建制派要担当作为,应该始终把维护香港的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为此,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要有全局意识。议员虽然来自不同界别,但进入立法机关行使公权,就必须牢记拥护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誓言,要明白自己不仅代表所在界别,更是为750万香港居民服务。因此,建制派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和气魄,善於从全局高度看待和分析问题,把握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契合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是要有长远眼光。香港面临的内外环境非常複杂,发展之路不是平坦大道,有时要迂迴,有时要爬坡,有时要涉险滩、战激流;关键时刻,建制派不能在乎一城一地、一时一事之得失,要登高望远,善於把今日之事放在发展的进程中去考量,做出科学準确的判断,快些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

  敢於碰硬解难题

  “修法”之后,中央从制度上解决了建制派处处受“掣肘”的难题,接下来,就看建制派如何作为。以往,面对揽炒派的胡搅蛮缠,建制派尚能团结一心,针锋相对,力挺特区政府涉及经济民生的有关议案,维护了香港市民的利益,值得肯定。下一步,建制派仍然需要有这种敢於碰硬的勇气,只不过今后的情况变了,由於揽炒派出局,建制派在立法会内部不会遇到太大阻力,但建制派需要面对来自外部的阻力不小。

  以困扰香港多年的“房价畸高”为例。在新的选举制度下,没有反中乱港势力的搅扰,市民急切希望尽快“破题”,而破解这道难题阻力很大。首先,囤积了大量土地的地产商不希望房价下跌,不排除有人会以各种理由阻挠“增加供地”,建制派敢不敢得罪地产商?其次,拥有住房的中产阶层不希望房价下跌,不排除有人会以貌似合理的藉口阻挠“增加供地”,建制派能不能提出化解矛盾的建设性意见?再次,部分环保人士不希望开发郊野土地用於建房,建制派能不能说服环保人士?……凡此种种,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当然,解决以上深层次矛盾,特区政府肩负着第一责任,但建制派也要积极支持配合。过往,市民对反对派“只会破坏、不会建设”的做法非常反感,今后,更希望建制派在解决民生难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市民的热切期待,就是建制派的努力方向。这是压力,也是动力!

  多“下深水”谋良策

  这些天,本港主流民意坚定支持“修法”,但“泛民”阵营的一些政党也发出了不同声音,他们认为自己才是民意的真正代表,新的选举制度令其“入闸”机率降低,香港的民意难以上达,民主堪忧!民生堪忧!这些言论虽然偏颇,但建制派不妨“反话正听”,要看到自身工作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做好“下深水”的功课。

  “泛民”政党把自己包装成“为民代言”的专利人,只有他们发出的声音才是“香港民意”,他们经常批评建制派“高高在上”“服从中央”“迎合政府”,建制派要用更多的行动证明这是不实之词。

  在经历了“黑暴”和疫情的双重打击,香港市民的日子非常艰难。那些辛苦经营的商家在想什麼?那些饭碗难保的打工仔有什麼愿望?那些“㓥房”裏的住户在期盼什麼?那些就业难、置业难、创业难的年轻人有哪些苦闷?……这都是建制派应该时刻关注的。唯有“下深水”,才能看清水底的“波澜”,才能摸清水流的方向,也才能找到疏导的良策。建制派要与基层民众联繫的更紧,把根扎的更深。

  善为发展注动力

  香港经济两年来连续下挫,已到了回归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如何走出困境、开创新局?特区政府在努力,中央政府在支持,建制派也要主动作为,善为发展注动力。

  说实话,香港市民对建制派的看法莫衷一是,有些还颇有怨言。建制派应该如何表现?我们提出几例:随着美国对中国经济打压的持续,香港遇到了许多麻烦,香港经济在不利环境中如何突围?建制派当中有一些专业界人士,应该依据各自的专业优势,好好研究一下香港经济面临的难题,提出走出困境的建议。建制派当中也不乏商界人士,应该能够发现美国以外的机遇,比如,欧盟、东盟,以及“一带一路”沿线,不妨找找切入点,另闢蹊径,助力香港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建制派与内地联繫紧密,不少人还在内地开厂办企业,很容易找到“国家所需”和“香港所长”的契合点,也较容易找到大湾区建设需要突破的体制机制障碍,不妨细心梳理,提出解决方案。总之,建制派要主动作为,不能“坐等花开”了!唯有如此,才能赢得市民的信赖。

  建制派是香港管治团队的重要力量;在新的选举制度下,应审时度势,转变观念,调整策略,为香港繁荣稳定多做实事了!

  (本文作者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

  註:《大公报》独家发表,如有转载,请註明出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