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改革开放40年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 | 专访伍淑清:邓公亲拍板 港资夺第一

2018-10-01 12:17:48香港文汇报 作者:马静、杨帆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伍淑清 。香港文汇报记者杨帆 摄

40年前,伍淑清进入内地,创办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获得了中国“001”号合资企业许可证,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40年后的今天,伍淑清向香港文汇报记者回忆起“001”号的初创经历,一面感慨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一面勾画进一步发展的新愿景。

“1978年底,我们11个香港人获邀到内地考察。12月10日从罗湖走路过桥到深圳,再坐火车到广州,又到成都和重庆。”时隔40年,伍淑清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到内地的每一个细节。“12月23日那天,火车广播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刚结束,中国决定改革开放。当时我还听不懂普通话,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秘书长翻译说,国家欢迎你们港商进来。”

正是这次破冰之旅,让伍淑清萌生了到内地投资的念头。恰巧,“回到香港后,当时的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王匡对我爸爸说,‘伍先生,国家希望您到内地做航空食品,因为国家开放后,要跟国外通航。欢迎你到北京谈一谈。’”

此后,作为父亲伍沾德的代表,伍淑清频繁往返于香港与内地之间,就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合作事宜与有关部门展开密集磋商。对于合资办公司,当时内地没有先例和法规可循,纯属“摸着石头过河”。面对一系列难题,伍淑清没有退缩。“国家刚提出改革开放,民航局说,只有14条文件是关于做公司的,这些对拟定合营协议远远不够,我就在香港找律师把一些英文法律和章程翻译成中文,再到内地对稿,有什么困难,就想办法解决,经常工作到深夜。”

一定要“跑进来”

因为交通不便,伍淑清每次到内地都要几经周转,往往耗上整天。“现在香港到北京不过三个小时,当年我每次都要从香港坐火车到广州,再坐飞机到北京,早上10点钟从香港出发,到北京已经晚上9点多,经常吃不上晚饭。”伍淑清说,“尽管如此,国家要开放,对我们而言就有很多机会,我们一定要‘跑进来’才行。”

据了解,当时与民航局接触、想参与航空食品合作的还有日本、北欧、新加坡等地的外资航空公司。伍淑清说:“日本要求自己国家飞机享有优先降落权,新加坡当时没有合资法,北欧要求中国与他们的律师谈,而当时内地还没有律师。而国家觉得我们是同胞,沟通起来更容易,大家的理念是相通的。”

小平表态“001”诞生

1980年3月初,距离中美计划通航的日子不足两个月时间,公司的许可证仍然没有批覆下来。伍淑清回忆道,当时民航局负责人非常着急,跑去找邓小平。听说由港人来做,邓小平只问了一个问题:他会不会做面包?做的面包掉不掉渣?在得知伍沾德经营的餐厅做面包没有问题,且有爱国背景后,邓小平当即表态:批下这个合资公司。

1980年4月12日,伍沾德终于拿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外资审字(1980)第一号》许可证,成立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5月2日,中美通航后首架美国飞机飞离北京时,机上配餐就出自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

40年过去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每天订单从最初500份已经增至如今的10万份。继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之后,外商投资通过合资、独资、合作等形式不断涌入中国内地。截至2016年,中国外商投资累计企业数为86.45万家。从第一家合资企业初创时的波折,到而今中国成为全球投资者的乐土,恍如隔世的巨大反差,见证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历程和成就。

伍淑清

祖籍广东台山,1948年9月出生于香港,美心集团老板伍沾德之女。毕业于香港嘉诺撒圣心书院,美国加州Armstrong学院。现任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全球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终身名誉理事。1997年获委任为太平绅士,1999年获特区政府颁授银紫荆星章。

曾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1993年被国务院港澳办和新华社香港分社聘请为香港事务顾问,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1978年被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1988年被选为香港“十大拿破仑商业奇才”,1990年被评为“香港优秀青年企业家”,获得青年工业家奖。1978年,中国刚刚宣布改革开放,合资企业未正式出台,伍淑清应国内之邀即协助其父伍沾德先生首开了中国“001”号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后又建立富华食品有限公司、北京航空地毯厂等16家合资企业。

难忘一句“我们都是中国人”

北航食品合资签字仪式。中方代表为夏衍,港方代表则是伍沾德。 香港文汇报北京传真

“当时,公司审批手续一直办不下来,5月1日通航的时间又已经订好,民航局负责人跟我爸爸说,‘老伍,我们都是中国人,您个人能不能帮忙先垫付费用?’”伍淑清向香港文汇报记者回忆道,“我爸爸听到这句‘咱们都是中国人’后,不到一分钟就决定自己先垫付500万港币。”

通航在即 审批未过

197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访美并签署中美通航协议,决定1980年5月1日中美通航,当时正在洽谈合资经营的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承担飞机配餐任务。然而,到1979年11月份,关于公司的审批还一直没有下来。

伍淑清披露,“因为是第一家合资企业,当时国家引进外资企业管理委员会,开会研究了二三十次还没有定下来,但是通航在即,民航局负责人就与我爸爸商量,让我爸爸垫资订购机器设备等”。

“我爸爸也就想了不到一分钟,因为中间还要通过翻译解释。我爸爸说,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也相信国家改革开放一定可以做成。当时没有合同,没有担保,也没有任何签字,500万港币在40年前是一笔不小的钱,一句‘我们都是中国人’,便一锤定音了。我祖父我爸爸他们都是归国华侨,非常爱国。国家有需要,他们就会尽力。”

“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

筹到资金后,北京工厂随即开始建设,但挑战再度来临。美国航线对航空配餐要求严格,要达标就需要进口欧美设备,但是当时欧美仍对中国实施禁运。“我爸爸就以个人的名义,从美国购买设备,在香港订货付款,承担了所有责任。设备到香港后,又想办法将设备运回内地。”

到1980年4月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终于拿到审批许可时,工厂已经生产,伍淑清将这家中外合资企业比喻为“先有蛋,后有鸡”,“冒了些风险,想了些办法,最终在通航时确保了合格的餐装配送。民航局负责人因此送给我们八个字‘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体现了合资企业秉承的共同精神。”

亲历改革开放 归纳三大心得

北航食品每天的订单从40年前的500份增至现在的10万份。北航食品供图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伍淑清心得多多。继往开来,她建言有三:外商投资要切入内地的发展需求;地方招商引资要改善营商环境;国家扩大开放要引进外国人才。

环境虽现巨变 效率尚需改进

在伍淑清看来,外商开拓内地,看重的是庞大市场,同时亦应契合内地需求,彼此了解真诚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就树立了成功标杆,此前从未出过境的管理层和员工获得培训机会,去香港了解食品行业,走向世界认识国际市场,为内地培养了一批人才;在食品安全、卫生处理、原材料加工等领域引进了一整套经验和技术,许多企业和部门慕名前来参观学习,推动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力。伍淑清认为,“内地对外开放,不仅需要资金,更需要先进的经验技术和优秀的人才。”

40年来,内地的营商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还有改进空间。伍淑清指出,有些政府部门落实外资政策需要加强,简化办事手续有些滞后,履行合同应重视信用。在一些城市,外商投资的法律保障问题备受关注。

适值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承诺开放大门越开越大。伍淑清尤其希望中国在引进外国核心技术人才方面迈出更快的步伐,并创造更有吸引力的邀约条件,比如提供工作和生活的充分便利。在她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就是引进人才的实验区,应该做出一个能让各方人才长期定居工作的规划。”

作为率先进入内地的港资代表,伍淑清相信,“香港国际化程度高,市场信息灵敏,金融服务具有优势,香港可以在引进技术人才、提供市场动态、金融服务等方面发挥更独特的作用。”

设基金会办慈善 北上步伐从未缓

北航食品成立初期的配餐楼外貌。香港文汇报北京传真

坐在香港文汇报记者面前的伍淑清,尽管头发已经花白,步履略显缓慢,但精气神一如既往:着装简约而干练,目光平静而笃定,话语温和而清晰。

伍淑清之所以被称为“001小姐”,因其创办了注册号为“001”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也因其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执着和能力。忆及当年创办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时,她说:“国家要开放,对我们而言就有很多机会,我们一定要‘跑进来’才行。”

事实上,改革开放40年来,伍淑清“跑进来”的步伐始终没有停下:在内地成功兴办几十家合资或独资企业;创设基金会、奖学金等多个公益机构,投身慈善和扶贫事业,扶助下一代的教育成长;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以世界贸易中心协会为平台,带领上百个国内外团体,推动中国“引进来、走出去”......

下个十年计划 集中家居养老

被问及下一个十年的计划,这位至今未婚的伍小姐透露:“我在考虑家居养老问题,老人们在家中怎样照顾自己,给自己检查身体,如何配置医疗设施和服务......事实上,我已经在做了。”

看来,已届古稀之年的伍淑清,丝毫没有放慢步伐,她仍然是那个“001小姐”。

责任编辑:李孟展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