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粤菜学徒宋彦洵:从高原来,爱上南方菜

2020-05-13 11:28:07大公网 作者:张昕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8岁以前,宋彦洵几乎没怎么见过父亲。在他印象里,父母总是很忙碌,常常只有自己和姐姐在家,三餐基本也都由姐弟俩自己解决。一来二去,他多少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菜。宋彦洵想,自己对做菜的热爱大概是那时开始的。

父亲一直在广东务工,宋彦洵跟着母亲生活在甘肃。2008年,因母亲工作调动,一家人终于在广州团聚。常年生活在西北,当地豪放的气质不仅根植于他的个性中,更是影响了他的口味。来广东后,吃惯了重口的宋彦洵不适应这里的清淡,琳琅满目的早茶更让他感到新奇。

高中毕业,宋彦洵决定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厨师。报志愿时,他不顾父母的反对,坚持选择顺德技术学院的厨师专业,而且“只报这一个学校,这一个专业,不服从调剂”。

学习厨师专业一年半以后,宋彦洵被选中参加了《发现大厨》。这是一档厨艺竞技节目,结合了广东省推出的“粤菜师傅”贫困青年技能培训工程,由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携手国华文旅集团共同打造。6位大厨与6位“粤菜师傅”学员,通过厨艺竞技比赛,弘扬岭南文化、传承粤菜精髓,帮助贫困地区农产品打开销路,助力消费扶贫和乡村振兴。同时,让贫困地区青年在实践中成长为“新时代的粤菜传承人”,获得就业上升通道,实现“一人学厨,全家脱贫”。

宋彦洵如愿见到了自己的偶像——粤菜大厨冯昔贤师傅,成为了他的徒弟。冯昔贤从事中式烹饪二十多年,先后荣获“中国烹饪大师”、“广东十大南粤厨王”、“广东工匠名厨”等多个称号。在新西兰当大厨后,2018年冯昔贤回到家乡清远发展,与其他7名资深粤菜师傅组成“清远市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

宋彦洵曾在一次比赛中和冯师傅见过一面,那场比赛他至今难忘。“当他在节目中选择我当徒弟的时候,我真的非常激动,如果不是面前有一排摄像机,我几乎要蹦起来了。”宋彦洵说。

20岁的宋彦洵第一次经历这样大的录制场面。除了对镜头的不适应,更多地是来自比赛的压力。打不着火,选错食材,除了需要沉着地应对这些突发状况外,怎样在短时间内跟师傅更默契地配合,也成了他时刻要琢磨的难题。

节目辗转英德鱼咀村、阳江东平、潮州象浦寨多地拍摄,不仅让他寻找到更多的烹饪灵感,烹饪技术也大有提升,尤其是对食材的处理。比如一条半米长的鱼,以前他自己根本没办法处理这样一个食材,现在基本上手就能做。

“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场,当时在清远录制,我和师傅理所当然地想到当地最出名的’清远鸡’。“于是他们练了好多天清远鸡的不同做法。可到最后,信心满满打开食材箱的时候,发现里面是一只我从来没有做过的乌鬃鹅,”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

好在几个月的节目录制让他在心态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换作以前我一定会崩溃,但现在可以很快地进入状态。”短暂的错愕后,他继续和师傅商讨对策,默契配合,并顺利地完成了比赛。

宋彦洵擅长做创意粤菜,例如金汁凤凰、金汤团圆,基本看过就能做得出来。在《发现大厨》的帮厨PK中,他烹制的碌鹅得到了两位美食召集人及各位主厨的赞赏。这给了他莫大的信心,也让他坚信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着力“造血”建扶贫长效机制

《发现大厨》只是碧桂园探索扶贫长效机制过程中的一步。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多是以捐款捐物的间接方式为主,偏向于单一的“输血式”扶贫,缺乏直接参与扶贫的好机制,导致扶贫效果难以持续和复制。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碧桂园的做法是针对有志于从事相关行业的贫困农村劳动力,以实现就业为导向,结合帮扶对象的意愿,开展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专业、扎实的上岗技能。

通过电工焊工、家政月嫂、养老护理、刺绣、客房服务员、残疾人“云客服”等实操性强的技能培训,一批优秀技能人员被输送至碧桂园旗下物业公司、酒店管理公司、凤凰优选、筑美家居等子公司及外部人才需求企业。

2019年,为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粤菜师傅”工程和“南粤家政”工程的号召,碧桂园相继推动“粤菜师傅”、“星级保姆”扶贫培训项目。截至目前,粤菜师傅培训共1503名学员,实现就业1105人;星级保姆培训共培训527人,目前已有342人就业,其中从事家政行业293人。

“《发现大厨》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梦想”。经历比赛的锻炼,宋彦洵说现在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毕业后能开一家餐厅,像师傅冯昔贤一样,认真做粤菜,并将这手艺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李孟展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