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重庆黔江拓增收促就业 贫困发生率降至0.05%

2020-08-27 16:10:19大公网 作者:韩毅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长图重庆市脱贫攻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韩毅摄)

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黔江区于2017年摘掉国家贫困区县“帽子”,群众认可度达96.87%,成为重庆市及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首批通过国家评估验收的摘帽区县之一。该区已累计实现11580户44683人脱贫、全区65个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3%降至0.05%。2019年该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东西扶贫协作考核、扶贫资金绩效考核获得重庆全市“两好一优”等次。

“巩固脱贫成果,才能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关键要发展好产业。黔江区实施亩产万元立体农业行动,采用菌稻、鱼稻、鳅稻等轮作模式,增加农作物的产值产量,助推农民增收致富。”黔江区委书记余长明介绍,“增收才能吸收老百姓就业。我们一直有一个梦想,黔江区在外打工的父老乡亲很多,留在家里的都是老年人和年幼的子女,在外打工的人担心父母的养老、子女的教育,家里的人也担心他们在外说的安全,所以我们想把产业做起来,让兄弟姐妹们在家门口都能够就业,上可以孝敬父母,下可以关爱子女,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

“青山”变“金山”

据介绍,该区抓住“山地特色产业”这个增收致富的支撑点,以实施“亩产万元立体农业行动”为突破口,建设“烟+菜”“林+菜”“稻+鳅”“桑+菌”等立体农业基地15万亩。落实388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引导7295户贫困户发展骨干农业产业,2019年全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75元,较2014年增长64.7%,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873元,比2014年增长72.56%,比全区增速快7.86百分点。连续12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荣获“国家蚕桑生物产业基地”“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脆红李之乡”等称号。

“穷窝”变“金窝”

针对生态脆弱和环境恶劣地区,当地用好用活用足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投资1.5亿元建成重庆全市规模最大、唯一在城郊工业园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已搬迁入住全区29个乡镇街道建卡贫困户413户1531人,整合易地扶贫搬迁、房屋收储、宅基地复垦等资金,实现政府、企业、搬迁户三不负债。配套建设300亩食用菌产业园,群众获取“菌种场投资股金+大棚设施租金+反承包经营薪金+务工酬金”“四金收益”,实现帮扶有对子、居住有房子、就业有位子、生产有棚子、种菜有园子的“五子登科”,让他们“搬出一片新天地、迁出幸福好生活”。

黔江区区长徐江称,2015年以来,该区共安排扶贫资金28.9亿元、实施扶贫项目2753个,在持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的同时,确保每一分扶贫资金都花在刀刃上。并建立完善了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考核问责体系,开展扶贫专项审计,以零容忍态度推进扶贫资金规范管理使用,让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余长明坦言,虽然黔江区摘帽,但今后的路任重而道远,下一步,将通过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推动该区从脱贫攻坚主战场向乡村振兴示范地转变,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责任编辑:郭晓妍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