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在沪港人 | 张孚烨:传统行业“织”出绿色新天地

2022-12-08 15:44:02大公网 作者:倪梦璟、张帆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张孚烨从上海起步,冀推广绿色纺织风尚

  家在香港,出生上海,留学海外。张孚烨却在2011年回国,毅然选择回到生养他的故土开创事业。他投身的纺织业是港商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沪港合作的美好见证者——改革开放后上海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就是纺织企业、由唐翔千先生创办的沪港合资上海联合毛纺有限公司。

  时光荏苒,每个行业都需要与时俱进。在张孚烨的努力下,港商的专业知识、精湛手工、时刻与市场需求接轨的灵活,以及连通世界的优势在他的企业得以传承,他还在业余担任上海东华大学的硕士生导师。面对节奏更快、市场更大、更多变的新发展阶段,他又不断谋划着依托更多新元素,“织”出一片新天地。

  事业起步上海之根

  松江,上海之根。石湖荡,一个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宁静古镇。这就是张孚烨事业的起步之地,他担任总经理的上海星之沛纺织制品有限公司即落户于此。

  谈起当年缘何会选择上海市郊西南这宁静一隅,张孚烨表示松江是一个有着交通便利,城市化集中, 教育和生活质量高的五大新城之一。

张孚烨在进行工作准备,开启忙碌的一天

  企业刚起步,主要产品婴儿到成人家用软装产品。尽管对于传统制造业的艰辛有心理准备,但路途偏远,生活配套尚不完备,仍然让他一度不适应。在企业运营上,他也需要事无巨细,事事关心。相对于海外大学校园的安逸,这份辛苦带来的身心疲惫不言而喻。现在回忆,他仍能清晰记得:“当时真的是很累的,大到公司运营,小到公司水管爆了,都需要你参与,因为你需要知道水管为什么会爆,以免下一次再碰到类似的情况。当然这些生活中的细节也锻炼了我,也成为了我的管理经验之一。”

  传统制造谋绿色发展

  辛劳并没有影响张孚烨对于未来的思考。曾经,纺织业以劳动密集型为特色,很多业内人士亦饱受污染大,能耗高之苦。张孚烨自海外归来,一开始就认识到了这些:原有的设备生产效率不高,排污也较大,与国家越来越重视的环保可谓背道而驰,“对员工的健康和工厂可持续发展都没有好处。”因此,他在进入企业工作之初,就着力引进先进设备,旨在打造出一个环保型的工厂。破旧立新,无疑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更新设备和理念,不仅要更多投入,短期内亦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收益。但张孚烨顶住压力坚持下来,力主企业投入更多较力量去改进生产线。

  经历多轮研发改造,目前张孚烨的家居工厂不仅引进了全自动化的设备,也自主研发了一套新的环保设备,公司还开启了申请环保认证的工作,希望将更多环保装置推广。张孚烨告诉记者,此前工厂的普通印染设备污染严重,需要大量劳动力,在采用环保机器后,每天大约可以印染1万米,做到0 污染和劳动力减少。“我们确实是舍弃了部分经济利益来推广环保,但这种染料的布料更加健康绿色,未来的经济效益以及环保效益是更高的。”尽管生产数量看似下降了,但公司总体的生产成本大约较原来减少了一半以上,“而且我们的工厂也一直在转型,所以我们总体的利润是在提升的,而且也让消费者可以体验更舒适环保的家居产品,我们还是很高兴的。”

  自主品牌全球拓展商机

  在张孚烨带领下,企业很快告别代工的粗放发展模式,依托自主设计,有了自己的品牌。

  Koozlia, Esse baby,松舍等B2C 品牌, 同时公司在新材料领域研发和生产纳米墨水来降低对国外墨水的依赖,同时做到性价比更高。

  同时,依托港商连通全球的渠道和思维,张孚烨也较早谋划将企业的发展版图向海外拓展。目前,不仅和巴基斯坦、印度等地的企业都进行合作,企业分工厂亦开到了美国,而上海本土的工厂与公司,主要负责研发的部分。

  张孚烨对于全球化的便捷高效印象深刻。由于在欧美市场开启了定制化的服务,当一次欧美的客户在网络上选择了喜欢的款式、颜色以及面量与尺寸,而订单被集团香港分公司接到,此时,通过集团科技系统,分工协作,仅仅一个星期,客户所需的产品已制作好并寄出至消费者手中。

  当然,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张孚烨也认识到,纺织业除了要摆脱过去单纯依赖出口或者代工,也要与“双循环”对接。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更多人认识到线上渠道的重要性,这也让张孚烨感同身受。他直言,一直在研究直播和线上销售,特别是结合自己行业和产品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尤其随着直播带货等方式的成熟,未来公司亦有计划通过类似渠道让更多消费者全方位了解自己品牌的产品,甚至开设专门的直播间或者线下直播站,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此外,对于公司产品的跨界联合推广亦有规划雏形,他表示,随着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于个性化的家纺产品、香薰香氛产品均有兴趣,自己也看重相关市场,希望进行IP联名合作,进一步推广全新产品扩大市场。

  调整生产服务抗击疫情

  三年的新冠疫情,让身在上海的张孚烨也获得了很多香港同龄人难以想象的成长,特别是2022年的这场“大上海保卫战”,他并不是单纯的见证者,作为一家生活用品生产企业,他也积极投身抗疫,成为一个参与者。

张孚烨参与防疫物资捐赠,图为他正帮助配送防疫物资

  上海疫情期间,张孚烨的企业被纳入保供名单。这被他视为荣誉,更是责任。因此,他第一时间调配了84名员工在厂里集结,90天闭环,吃住在厂,加班加点生产隔离点所需要的床上用品,缓解当地的燃眉之急。他说:“我希望贡献自己的一些力量,我也希望能够继续拓展我们的发展平台,在内地寻找更大的舞台。”令他非常感动的是,自己自始至终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被抽调到的员工不仅全力配合,还主动要求加班工作。车间内机杼声声,一条条带着温暖的被子、一个个柔软的枕芯枕套从石湖荡这个厂区走出,奔赴各个需要的隔离点和其他封控企业,让大家缓解了春寒之苦,也让张孚烨更加感受到自我价值的提升。

  回忆起来,张孚烨认为,能够在疫情期间圆满完成保供任务,除了松江当地各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企业员工的同心协力也至关重要。而这一切,也来自他多年的积累——延续了港商的人文关怀传统,张孚烨对于员工一直用家人的理念给与关爱。日常运营中,企业每年会拿出总销售额的1%,让员工选出代表成立一个小组来支配使用。仅2020年度一共拿出了100万元为员工谋福利,充分给予员工当家作主权力。同时,企业每年还会推出员工夏令营活动,为员工的子女开办暑假班:“因为我们公司的员工60%以上都是外地员工,可能他们的家人孩子平时不在身边,那么我们举行了夏令营,让员工们共同参与,感受亲子时光,小孩子们还可以通过夏令营学习一些先进的理念,员工也更愿意将公司当作家一样,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双赢。”

  通过举办夏令营等活动,目前,不少员工家庭的青少年也表达了对时尚或家居产业的兴趣,还有员工家庭孩童因此与上海结缘,通过努力来到上海学习工作,甚至将时尚作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此,张孚烨颇为欣慰,他希望搭建更多的沟通交流平台,也让更多人对于时尚家居产业有进一步的了解。

疫情期间,张孚烨(右一)主动参与防疫志愿者工作,助力防疫

  带着香港精神走向世界

  对于张孚烨来说,他的学习与工作脚步遍布世界多国,但在他的心中,香港企业家认真谨慎的工作态度让他有所获益。“在工作中我渐渐发现,香港对于细节的注重,对于公司发展的谨慎态度也有可以值得我借鉴学习的地方,我在和很多香港同僚交流的时候,也发现了他们很愿意脚踏实地,一个脚印一个脚印的慢慢去发展,让公司稳步增长,这些稳扎稳打的态度和管理模式是我认为非常值得探讨的,也让我在企业发展中不那么的浮躁,更愿意稳下来。”

  不仅如此,香港企业家们的拼搏精神,更支持着张孚烨不断走下去,他亦希望将香港的拼搏精神传递,他表示,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仅有亲朋好友的鼓励,来自香港前辈们的创业经历也不断鼓舞着自己,对困难迎面而上,他说:“我们的很多同行也在不断拓展世界版图,我觉得香港的这种拼搏的文化和精神还是非常值得发扬和学习的,未来我们也会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不断发展,希望将中国制造输出全世界。”

责任编辑:李孟展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