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文旅V观察 > 小米文旅秀

全国政协委员杨扬:相信体育的力量

2022-02-14 13:10:39大公文旅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国人的冬奥会历史,绕不过去一个名字——杨扬,第一枚金牌——2002年第19届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500米比赛的金牌由她摘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杨扬再获新职——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

  从台前争冠的运动员,到幕后服务者,杨扬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自己的奥林匹克梦想。冬奥会,杨扬的日程十分紧凑,对于采访,也是集中在休息时段里进行。不同于开幕式当晚的神采奕奕,视频中的匆匆一瞥,杨扬的脸上有着掩饰不住的疲态。“在筹备过程中,奥运村的设计,包括吃住行、训练比赛,凡是和运动员相关的,组委会都会来征求运动员委员会的意见。”

  受疫情影响,一些国际航班处于熔断状态,那么一些运动员如何来,正式比赛前的测试赛怎么进行等等,就需要大量的协调工作。杨扬说,“我们虽然出了《防疫手册》,但需要定期地与世界各国的运动员进行线上沟通。一方面各个国家的情况不太一样,另一方面大家对于防疫手册的理解也不完全一致,一些媒体解读不准确更容易引起运动员的误解。所以我们这种线上沟通和及时答疑就非常有必要。”

    拥有双奥之城,令中国人为之骄傲,在北京冬奥会前,还是有一些国家跳出来发出一些杂音。对此,杨扬主动回应这一话题。“我们换一种思维去理解,说明体育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其实我自己参加冬奥会时也遇到过类似挑战,所以我特别理解现在运动员的心情。”杨扬参加美国盐湖城冬奥会是2002年,正好是2001年的“911”事件刚发生后,有声音说盐湖城奥运会可能会成为恐怖分子的另一个目标,去的话要冒着生命危险云云。“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我知道全世界运动员对奥运会的备战心情,是会排除万难,一定要到北京来的!”

  2019年初,杨扬及其团队在黄浦江畔、东方明珠电视塔下搭建起上海市首个大型户外真冰冰场。在上海建户外冰场的理念既新鲜又充满挑战,问及初衷,杨扬道:“12年前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首次参观城市中心的户外冰场时,我体会到这样一场冰雪盛会,让城市的冬天变得非常生动。后来在国外出差时,我又看到诸如伦敦博物馆、米兰大教堂等世界著名景点都有户外冰场。甚至像摩纳哥等热带地区的沙滩上,到了圣诞期间也会有冰雪活动……”

  杨扬说:“冬日夜晚,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霓虹灯下,孩子们在冰上欢快地飞舞,重心不稳的大人们则被孩子带上冰,小心翼翼地探出脚……这样的场景,正是我希望看到的冰雪运动的今天和明天。要知道,‘三亿人上冰雪’,是中国申办冬奥会时向世界作出的承诺。”

  “对于北京冬奥会来说,硬件只是基础,真正让运动成为一种文化,需要更多人的参与。接下来,我会通过更多渠道,呼吁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在后冬奥时代,让更多人爱上这一运动。”在此期间,她通过各个社交平台,“喊话”公众参与冰雪运动,再去看比赛,“你一定会拥有不一样的观赛体验。”

  退役后的这些年,她做了好几件特别想做的事。创立体育公益基金是其中一件,这个项目面对在全国注册的专业运动员,以帮助其在退役后拥有转型发展的机会。“这也是国际奥委会的项目,在运动员职业转型这块,不光是中国,全世界都有这样的困惑。”如何将运动赛场能力转化为职场能力,杨扬认为,这不光是运动员群体自己努力能够完成的,还要有相应的理念,要有相应的企业,“我一直不认为运动员的职业转型是社会的负担,在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迈进中,用好体育人才,是必修一课。”

  体育运动所必需的意志品质,也是下一代青少年成长中应当具备的。2013年,杨扬创立了冰上运动中心,她的运动理念:“运动是整体能力的提升,而不是某种技能。”即便是能力,也并不空泛,在杨扬眼里,那更是很具体的表现,“比如发生突发情况时,身体的灵敏度、韧性、心理状态等,这些不光是在运动中,在人生的很多时刻都能派上用场。”

  职业生涯中的奋进与拼搏,对体育事业的奉献与付出,与杨扬对体育的坚定信念有关,“体育有种力量,它让我变得更积极,让我成为更好的人,它还可以让这世界变得更好。”她最后强调, “体育是种打开,这种打开不单是我们中国向国际打开,也是世界向中国打开。对于个体来说,因为疫情,全世界很多地方很多人都处在比较困难的时期,当他们看到运动员能够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坚持这四年,最后在赛场上表现出那高光一刻,这就是奥运会的价值。”(大公文旅特约作者 米广弘)

责任编辑:王怡婷
大公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