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文旅V观察 > 香江风情

柳絮纷飞/盐田仔沧桑

2021-11-25 19:06:53大公报 作者:小冰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的岛屿真多,疫情下困在境内,游了这座游那座,这天来到盐田仔,香港天主教发祥地之一。

  盐田仔的早期居民都信奉天主教,盐田村亦被称为教友村,不少村民后来成了神职人员,例如曾经是天主教香港教区副主教的陈志明神父。

  小岛以教堂“圣若瑟小堂”为标识,一八九○年兴建,意大利罗马式。早在一八六四年,就有西方传教士进驻岛上,“在天父的助佑下,我渐渐适应,做成中国人”、“愿意在天堂仍是中国人”,这是神父圣福若瑟的话,尊重中国人,认为“爱是唯一令人明白的语言”,他因服侍伤寒病人受感染死亡,时年五十六岁。

  与一波姊妹游小岛进小堂,在里面我们安坐,静思,冥想当年传教士的成圣之旅。小堂建在一座小山上,堂内前台上方有一幅对联非常接地气,“盐光光照主爱满桑梓”“田颂颂恩圣宠教友村”,横幅“大主保圣若瑟为我等祈”。环境幽静,植被葱茏,当海风吹起,吊钟上的簧片发出古老的声音,小堂更显爱意和温馨。“圣若瑟小堂”是二级历史建筑,二○○六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物古蹟保护优异奖。

  村口有一棵老樟树,老得树心都空了。当地有个习俗,生了女儿就要种一棵樟树,到她出嫁时伐树做嫁妆。这棵百年樟树,为何还留着?是女儿没有出嫁?还是做了修女?

  盐田仔缺淡水,一九六○年之前,全村只有一口活泉井。六十年代大旱,在隔着窄窄海峡的滘西州,村民修建了小水塘,引水入村入户。九十年代,水务署开始为岛民供应食水,活水井成了备用。

  玉带桥连接盐田仔和滘西州,当年为了利用滘西州的资源,村民修建了这座桥,后来又打通山路,重修码头、玉带桥、圣若瑟小堂和村公所。现在每逢周末,岛上游人不绝。在桥的一头,发现一种叫“露兜树”的植物,其果实的形状酷似菠萝,很稀奇。

  如今岛上定期举办艺术节,以宗教艺术、文化古蹟、绿色环保为主题。今年的展出刚刚结束,在残垣断壁之间,还见一些留给游客参观的展品。

  “盐田仔”顾名思义,是产盐的地方。海盐的传统制作法是这样的,当海潮来临,海水冲进梯田,当海水退去,海盐沉淀下来,再经太阳暴晒水分蒸发,白花花的海盐留了下来。现在的盐田租给有兴趣的市民使用,租用者可享受免费往返西贡至盐田仔的街渡。

  盐业,曾经是历史上重要的经济产业和主要税收来源,盐田仔兴旺过。工业革命到来后,盐业不再重要,村民离去,留下盐业经济的印记。如今,这里是旅游观光地。

责任编辑:王怡婷
大公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