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正文

中牟非遗:讲好黄河故事——《赵口的由来》

2020-05-29 15:25:05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为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近日,河南省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工作人员四处走访,收集黄河故事。5月27日,工作人员来到了万滩镇三刘寨村。

  在三刘寨村,工作人员找到了几个年纪较大的村民说明来意,有位78高龄的吴老先生激动地说:“咦,要说黄河的故事多的很,咱这赵口这儿就有个故事……”据吴老先生说,以前的赵口叫赵家口,乾隆年间,河北岸有户姓赵的人家有几艘船,农忙时节就做摆渡,方便两岸的百姓,农闲时就在渡口边做生意。时间久了,渡口(现在的赵口)上的人就越来越多,形成了个闹市,车水马龙,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人们称之为“赵家口”。

  乾隆年间流传着一句话:国有乾隆,谷不生虫。乾隆作为历史上励精图治的明君,经常在民间四处走访。有一天,他在中牟县令的陪同下来视察黄河,来到了赵家口,乾隆看到黄河岸边竟有如此热闹的集市,龙心大悦,连连夸赞中牟县令治理有方。当问及此地名字,乾隆默念几次后,说道:赵家口,这样,把“家”字去掉叫“赵口”吧,这样既好听又好记。从此以后“赵口”就由此得名,距今已有300多年了。

  还有位老先生说:咱们中牟县段西始万滩东至狼城岗全长30余公里,是黄河的中下游,也是黄河最容易决口的地段。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黄河的治理特别重视,为了治理河水就在赵口建了个闸门,以便泄洪,确保沿黄百姓的生命财产和庄稼安全,这就是如今大家都知道的赵口闸。(张喜亮 赵胜 武金科)

责任编辑:楚长城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