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正文

提升文艺软实力 助力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王晓辉

2020-05-14 09:39:36洛阳日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城市实力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硬实力,二是软实力。所谓硬实力,是指经济总量、财政状况、城建交通等外在指标;所谓软实力,是指文化水平、体制机制、人文环境等内在条件。北上广深等巨无霸在硬实力上引人注目,恰恰是软实力持续发挥作用的结果。人才、资金、企业流向这些城市,是因其体制机制活、营商环境优、文化引力强。从这个角度讲,软实力堪称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文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传播文化的最有力的媒介。在维系社会生活、塑造城市性格、展示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所以文艺发展与城市的软实力建设密不可分。

  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对洛阳文艺是挑战,更是机遇。在历史上,洛阳文艺鼎盛的时候,恰好是其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时候。二者互为表里,互为因果,相得益彰。汉魏文章、唐诗宋词,今天的洛阳仍受用不尽。宋代的西京“万花会”,更是今天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前身。明代以降,洛阳城市实力大幅消减,文艺也跌入低谷,新中国建设初期虽有小幅反弹,但并未根本改变面貌。今天,受城市地位所限,想要恢复神都时代的洛阳文艺水平已不太可能,但随着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建设,发展与之相称的文艺,提升洛阳文艺软实力,洛阳的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笔者认为,至少在三个方面,是洛阳文艺界迫切要做的:

  一是开阔视野,做洛阳建设的见证者、记录者。不能满足于历史上的辉煌和当下的小富即安,要跳出思维定式,在城市发展中谋求更高、更前沿的文艺定位。“不薄古人爱今人”,在搞好历史题材的同时,更多聚焦现实主义创作,尤其是把“现在进行时”的洛阳呈现好,见证和记录洛阳发展的每一个“今天”。要注目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社会群体的现实生活,讲好新时期洛阳故事,讲好普通人的奋斗故事、圆梦故事。要积极催生“洛阳版”的《平凡的世界》、“洛阳版”的《奋斗》、“洛阳版”的《中国合伙人》,要把文艺形象的塑造放到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来,与时代共呼吸,与现实同脉搏,要让文艺作品形成对人才和资源的现实吸引力、影响力。

  二是开拓主题,做洛阳建设的激励者、呐喊者。要想方设法运用好政策、资金、奖项等调控手段,把创作资源引导到重要主题上来。做到既有“百花争艳”,又有“国花凝香”;既尊重作家、艺术家随机的自发创作,又鼓励自觉参与的主题创作。除了“讲好黄河故事”“全面小康之年”等具有普遍性的主题,还要突出地域特色,把“二里头”“丝路东起点”“大运河”等历史主题,“牡丹”“唐诗宋词”“山水宜居”等文化主题,“网络文艺”“考古博物”“艺术品交流展示”“产业兴市”等创新主题,通过不同方式、不同侧面展示出来。既要让各行各业都能感受到文艺关注的温暖和文艺鼓舞的力量,又要把在重点行业中积极奉献、开拓创新的人物塑造成文艺形象,激励洛阳的建设者们奋勇争先。

  三是开放胸襟,做洛阳建设的参与者、推进者。要跳出洛阳看洛阳、跳出河南看洛阳,要主动与先进城市对比,找差距、学经验、促提升。要把文艺建设放在洛阳建设的“大棋局”中考虑,构建宜居宜商宜发展的文艺环境和文艺生态。要在体制创新上下功夫,释放文艺事业的动力,打破文艺产业的瓶颈,树立市属文艺家协会的新风气,促使文艺事业和文艺产业高质量发展。催生“请进来”的勇气和“走出去”的魄力。要把优秀的文艺举措、文艺产业、文艺人才“请进来”,打破现有的格局,形成有效竞争和突破;要促使优秀的文艺作品“走出去”,在外地市、外省甚至海外广泛传播,增强洛阳的辐射力、向心力。

  总之,提升文艺软实力,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要求洛阳的文艺工作者主动改变,深度融合,以个人的昂扬精神奏响时代和弦,在洛阳发展之路上留下自己坚实的足迹。

  (作者为洛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责任编辑:楚长城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