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正文

叶县《黄庭坚等卧羊山题名》摩崖石刻

2022-11-14 09:42:00叶县今朝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徐 坡

  公元960年,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混乱纷争局面,一度衰落的书法艺术也重新获得发展。书风重新崛起,名家不断涌出,其中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家著称当时,并对后世影响最大,被后人尊称为“宋四家”。黄庭坚是四家之中特别富有创造性的一位,他的作品颇能体现宋朝书法艺术的特色,《宋史》卷四四四本传称为“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黄庭坚作为文学和书法大家,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里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有着巨大影响力。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黄庭坚赴礼部试,登进士第,任叶县尉,开始步入仕途。一直到熙宁四年(公元1071)冬离任,以县尉之职在叶县度过了四年的时光。

  黄庭坚在叶县任职期间,居官有守,关心民瘼。在叶县留下了一百多首内容丰富的诗歌作品,迎来了第一个诗歌创作高峰。更重要的是,黄庭坚尉叶期间,留下了至今较早的书法作品——《黄庭坚卧羊山题名》。

  张传旭《黄庭坚年表》载:“1070年(庚戌)正月,书《卧羊山题名》。”

  卧羊山是叶县城北十华里汝坟店附近一座平地突兀的小山包。据老年人讲,当年满山怪石,远远望去,犹如群羊遍布,有的像低头啃草,有的像卧着休息,有的像引颈咩叫,有的像嬉戏追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故名卧羊山。卧羊山东南约一华里处,又有一个更小的山包,上有一块巨石,形状像一条猎狗,头朝着卧羊山张望,似警戒着“羊群”,因名“警羊山”。传说东汉时期成韦要修建洛阳桥,让叶县县令王乔把石门山中一批上乘石料运到洛阳去。不巧的是运送石料时恰逢天降大雨,道路难行。但王乔有飞仙之术,遇到这样的天气他就在夜晚施展仙术来运石料。当晚,王乔赶石为羊,到洛阳交差。谁知刚把“羊群”赶到叶县汝坟店村时,突然听到村东南岗有农户家的鸡叫了起来,因为时至五更天,天已将明,“羊群”受到惊吓后纷纷跑向西南岗,全部卧在岗上,变成了石羊。从此这里便有了惊羊山和卧羊山之称。由于平地突兀一个山包,山石奇特,风景优美,又有神话色彩。卧羊山遂成一个寺庙鳞次栉比、善男信女如织、游人如潮之地。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世称宛陵先生。)曾游历于此,留诗《卧羊山》:

  乱石若群羊,缘岗卧斜日。

  曾非左慈化,更想初平叱。

  无膻穴蚁去,有乳寒泉出。

  谁忆濡陵原,累累冢傍质。

  北宋熙宁年间任叶县县尉的大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也对卧羊山情有独钟,公余闲暇,经常携友到此观光游历,并摩崖题名以纪游,留下了《黄庭坚卧羊山题名》摩崖石刻。

  古代卧羊山麓有一条北去汴洛京津、南达荆襄云贵之要道,黄庭坚又是一位历史名人,有他的书品在,格外招揽人。过往的富商巨贾、达官贵人无不登临揽胜,文人名士也纷纷慕名前来欣赏佳作。

  千年岁月,如水奔流,沧海桑田。

  卧羊山摩崖石刻在上世纪40年代经日寇据叶后的兵燹,摩崖字迹化为乌有。如今的卧羊山由于采石者的乱挖滥采,已经千疮百孔,亦不复旧时如画风景。《黄庭坚卧羊山题名》同卧羊山一起淡出人们的视线,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一、文献资料中记载的《黄庭坚卧羊山题名》

  张传旭《黄庭坚年表》(《中国书法家全集-黄庭坚》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3月)载:

  “1070年(庚戌),宋神宗熙宁三年,26岁。是年在叶县。七月二日,原配孙氏兰溪殁于官所;黄庶长女,黄庭坚妹卒;正月,书《卧羊山题名》。”

  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卧羊山题名》,是黄庭坚早期书法的代表作。当是时,黄庭坚26岁,正是其尉叶的第三年。

  黄庭坚书法研究者认为,黄庭坚学书走的是一条刻意求精的道路。他书法的成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嘉祐六年至元丰三年(1061-1080年)是第一阶段。嘉祐六年黄庭坚17岁时,开始向书家周越学习书法。周越的字“落笔刚劲沉着,字字不妄作”,黄庭坚师法了20年,深受其影响,但尚未尽悟古人用笔之妙,未能脱尽俗气。这阶段代表作品有《卧羊山题名》、《金刚经》、《潜峰题名》、《题范宽雪图诗》等。

  2004年3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法家全集-黄庭坚》中只提到了《黄庭坚卧羊山题名》,未有作品图片,资料来源不详。翻阅《明嘉靖叶县志》、《清康熙叶县志》、《清乾隆叶县志》等叶县地方史志中却未见提及。

  直到清咸丰十年(1860年),贵州开州进士何鼎,任叶县县令时,曾写了一首《游卧羊山》诗:

  汝坟河水流汤汤,河畔群石如群羊。

  千头万角负土出,疑起疑伏森成行。

  似争似让似抵触,或进或退相颉颃。

  雨淋日暴霜露覆,虎豹虽远虺蛇藏。

  谁知冉冉岁月古,但见年年春草长。

  涪翁去后近干载,行踪寥落山云荒。

  往来三次纪游迹,尔是想见冰雪肠。

  山僧拙朴过客少,坐令丘壑成沧桑。

  诸君好古恣探讨,摩崖手剔苔藓苍。

  石高径僻字完好,毡墨响拓声浪浪。

  携归一本挂素壁,炯炯明月悬清光。

  孤松怪石露筋骨,长刀大戟森锋铓。

  嵯余一身挂吏事,俗不敢俗狂难狂。

  昔贤胜迹在咫尺,寻幽未暇空彷徨。

  西风指日扫炎暑,虔陈野籁倾椒浆。

  后生怀抱亦有托,俯仰今昔成低昂。

  乡人何吝地一亩,恨不早建公祠堂。

  时和政成百废举,愿视百姓歌丰穰。

  身为叶县县令,何鼎详细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文化遗迹,在踏游卧羊山时,“诸君好古恣探讨,摩崖手剔苔藓苍。石高径僻字完好,毡墨响拓声浪浪。”在荒草乱石间寻觅到了先贤黄庭坚卧羊山纪游的摩崖石刻遗迹,欣喜异常,精心拓制带回欣赏,并提出了为文节公建祠的构想。

  七年之后,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江西进士欧阳霖署叶县事。欧阳霖是叶县政声留史的名宦,知叶期间,兴水利、劝农桑、办义学、整修县衙,编纂了叶县历史上体例完备的清同治《叶县志》。欧阳霖博学多才,喜爱黄氏书法,当他游览卧羊山时,目睹了黄庭坚的摩崖石刻,如获至宝,更加追慕800年前江西同乡的民本情怀,遂在卧羊山倡修黄文节祠,以保护黄氏真迹,纪念清廉为民的一代名吏。

  《清同治叶县志》载:“卧羊山,在县北十三里滍河东,山多大石,状如羊,故名。有宋黄庭坚摹崖纪游书五十六字。”

  欧阳霖在《卧羊山黄文节公祠碑记》中说:“公昔题名山石,即尉叶时与客游观之所留也。山以是益名于时,至今来游者争先观为快。霖篆兹土,初于杜仲萱民部处见山图并题名拓本,心向往之,既因公道山中,感念前徽,益流连慨慕不能去。独惜兹山因公益名,而公名且沉没于荒榛宿莽中,顾不得一椽之庇护,以妥神灵而慰后人仰止之思。”

  史载,卧羊山黄文节公祠坐北面南,占地10余亩,建房67间。中部前有山门,山门内为主体建筑黄公祠,面开5间,进深3间,斗拱飞檐,气势雄伟。左部为一跨院,高台之上建一亭,即“乐岁亭”。同时辗转寻来黄庭坚的留世珍品《幽兰赋》,命石工刊刻于是。

  欧阳霖在《幽兰赋》碑刻题跋中说:“丁卯冬,霖由中牟迁叶,于城北卧羊山得摩崖五十六字,为公尉叶时所留,因建祠于上。”

  水赉佑先生是浙江宁波人,1942年12月生。1961年毕业于上海出版学校。研究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职中华书局《辞海》编辑部、上海古籍出版社。熟谙古籍版本学、目录学,参与《古本小说集成》、《续修四库全书》、《清代诗文集汇编》等大型丛书的编纂工作。对中国古代书法史料深有研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多次应邀参加海内外书学、碑帖学术研讨会。著有《蔡襄书法史料集》、《黄庭坚书法史料集》、《米芾书法史料集》、《中国书法全集·黄庭坚卷》等。

  水赉佑在其专著《书家史料丛书·黄庭坚书法史料集》(《书家史料丛书·黄庭坚书法史料集》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3年12月)中“黄庭坚题名、题字部分”记载:“《卧羊山黄庭坚等题名》,正书。熙宁三年。(清·孙星衍、邢澍编撰《寰宇访碑录》卷七)”。但在该书“黄庭坚墨迹、碑刻资料索引”和“黄庭坚存世墨迹表”两部分未收录《黄庭坚卧羊山题名》。

  当代书法家、学者黄君《千年书史第一家——从传世著作看黄庭坚书法的艺术成就》一文附《传世黄庭坚书法作品简表》 ,共104幅,也没有收录此题名。

  叶县地方文史学者符春绿老师在《<幽兰赋>碑跋说明》一文作注中说:“20世纪50年代读师范时的语文老师卫文阁曾说过,在日寇陷叶前,他曾游过卧羊山,见到过黄庭坚的摩崖真迹,惟彼时不经心,况历经风雨剥蚀,有些字已不易辨认,所以不能记全。印象较深的是黄庭坚与……游览此处,纪年为熙宁……年。1942年,汤恩伯踞叶时,迁移黄文节公祠碑于鲁苏豫皖边区学院后,庙宇多被拆毁,更经日寇据叶后的兵燹,摩崖字迹亦为乌有。”

  在有限的资料中,欧阳霖和他主持编修的《清同治叶县志》记载了《黄庭坚卧羊山题名》为“五十六字”,但没有这五十六字的详细内容。地方其他文史资料或记载或目睹者的转述,既没有准确的字数,也没有详细内容。

  《黄庭坚卧羊山题名》仅在文献记载中留下了一个名字。

  二、金石著作中记载的《黄庭坚卧羊山题名》

  通过查阅,金石文献上,至清黄叔璥始有记载,但只有条目,不见释文及原刻。目前笔者所看到的记载有《黄庭坚卧羊山题名》碑刻的金石著作主要有五种,分别是:

  ⒈清代孙星衍、邢澍编撰《寰宇访碑录》十二卷本

  《寰宇访碑录》成书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由孙星衍、邢澍编撰。本书专门收录编者所知所见的石刻碑碣目录,书前有清嘉庆二年(1797年)七月孙星衍自序,叙述所录石碑及砖瓦的来源。此书主要根据邵晋涵参与编纂《四库全书》时获取的石刻、郑樵《金石略》的副本、孙氏亲眼所见的摹拓,以及王昶、钱大昕、翁方纲、冯敏昌、阮元、黄易、武亿、赵魏、何元锡等人邮寄给孙氏的拓片,再加上邢澍所收藏的石刻拓本编撰而成。全书依时代为序,自周起,止于元末,著录各地石刻碑碣七千余通。除石刻外,尚有各家收藏的古砖和古瓦。各石刻之下一一注明其书体、撰书人姓名、碑刻年月、后人题记及刻于碑阴的文字,所录砖瓦与石刻的体例相同,同时还注明石碑的所在地及砖瓦的藏家。

  《寰宇访碑录·卷七》载:“卧羊山黄庭坚等题名 正书 熙宁三年”。

  《寰宇访碑录》十二卷本被称为“清朝嘉庆以前的碑刻目录以本书最为详备”“具有相当重要的史料价值。”

  ⒉清代黄叔璥编撰《中州金石考》八卷本

  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黄叔璥被起用,派往河南,先后在开归道、粮储驿盐道任职。1740年,黄叔璥因母丧而“在家丁忧”,其间完成《中州金石考》的编撰。

  《中州金石考》,“是书则其官河南开归道时所辑也。”成书于乾隆辛酉(1741)。所录中州金石,自商、周以至元、明,搜采颇富,然既以十府三州分目,则疆域井然,不容牵混。

  《中州金石考·卷八》载:“宋黄山谷卧羊山题名:《金石续录》卧羊山在叶县之北官道旁,石上题名甚多,皆不足观。山谷题名在山西隅,盖尉叶时所题也。余有诗纪之,云‘文曰黄庭坚鲁直,同游王从握李康。时维熙宁岁庚戌,崔源募工镌分朗。铁画银钩廿九字,鸾停鹄峙剑吐芒。雨淋日炙七百载,依然完好无缺戕。’”

  ⒊清代姚晏撰写《中州金石目》四卷补遗一卷

  流传有清光绪九年(1883)归安姚氏刻咫进斋丛书本。书中前言撰者自叙说:“晏随任来汴州一月,既康且闲。觏群书之称刻石斯土者记之,将以遣日也。汲郡有比干银盘故又称金,系以地不系以时,与欧阳赵氏之录异。故别著为表,录之,共成四卷。月日姚晏记。”

  可见《中州金石目》是姚晏随其父姚文田出河南学政任上时所撰,成书年代当为嘉庆15年(1810)。

  《中州金石目·卷四》记载叶县碑刻三处,其中一为:“《卧羊山黄庭坚等题名》:熙宁三年,正书。”

  ⒋清代刘青藜编撰《金石续录》四卷本

  刘青藜(1664—1707)河南襄城人,字太乙,一字卧庐,号啸月。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官庶吉士。父丧,哀毁呕血,事母不复出。专意为诗。有《高阳山人诗文集》、《金石续录》。

  《金石续录》是刘青藜为家藏金石、碑刻等各为题跋。其子伯安纂录成帙,其弟青震序之。

  《金石续录·卷四》记载:“《宋黄山谷卧羊山题名》:卧羊山在叶县之北官道旁,石上题名甚多,皆不足观。山谷题名在山西隅,盖尉叶时所题也。余有诗纪之云:

  昆阳城北滍水旁,山石觓觓如卧羊。

  此地往还经几度,跬步未到空彷徨。

  霜清木落原野静,兴来偶逐南鸿翔。

  手携筇杖穿荦嶨,四顾何异黄茅岗。

  大小石皆斧劈皴,侧理镜平滑且光。

  老僧云此多题名,披寻奚翅十百行。

  俗物茫茫败人意,狠无袖椎摆雷硠。

  西绕龙池向丁戊,掉头欲去殊伥伥。

  荆棘从里发光怪,瞥眼大呌喜欲狂。

  文曰黄庭坚鲁直,同游王从握李康。

  时维熙宁岁庚戌,崔源募工镌分朗。

  铁画银钩廿九字,鸾停鹄峙剑吐芒。

  雨淋日炙七百载,依然完好无缺戕。

  忆公作尉叹邅回,希踪漫叟词激昂。

  五斗米夺一溪乐,两鬓飘零四时忙。

  毒螫草摇霜威烈,手板愆期呵汝阳。

  烟沙篁竹鸬鹚岸,江南归梦何曾偿。

  凤凰在笯骥伏枥,羁栖巳足令人伤。

  况乃鬼门驴瘦岭,他年万死投遐荒。

  自古贤豪多坎凛,抚兹遗迹为慨慷。”

  ⒌清代黄本骥编撰《金石萃编补目》三卷本

  黄本骥(1780~1856)清代著名学者,字仲良,号虎痴,湖南宁乡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生。道光元年(1821)中举。道光十七年,被授沅州府黔阳县教谕。他博览群书,对经史、地理、目录之学都有研究,尤癖爱金石,聚秦、汉以来金石文字数百种及刀布币、琴砖、书画等,所居号“三长物斋”。其著述《三长物斋丛书》汇集20种218卷,其中有成书于咸丰元年的《金石萃编补目》三卷。

  《金石萃编补目》三卷,收入刘世珩《聚学轩丛书》第三集,《清史稿·艺文志》史部金石类著录。嘉庆十年,王昶辑刻《金石萃编》成,共收元代以前金石1500余种,以搜罗宏富、考证精审而一向视为清代金石学集大成之作。书成以后,孙星衍、严可钧、方履籛等人均有续补。道光中,黄本骥入吴荣光幕,以筠清馆与三长物斋所藏为主,遵照王氏成例,“自三代以下按年编次,备录原文,加以考按。”凡已经《金石萃编》著录者一概不收。经过6年努力,编为《金石萃编补目》,“总计卷帙且多于王氏原编。”

  《金石萃编补目·卷二》中所记载的叶县《黄庭坚卧羊山题名》摩崖石刻为:“《李康等卧羊山题名》:熙宁三年,在叶县。”

  三、众说不一的《黄庭坚卧羊山题名》

  《黄庭坚卧羊山题名》在文献记载、金石著作记载、地方史志资料记载和亲见者的记述中,名称和摩崖石刻的字数出现了不同的记录,目前所见大致有:

  ⒈《黄庭坚卧羊山题名》“五十六字”说

  持这一说者主要是清同治年间的叶县县令欧阳霖及其主持编修的《清同治叶县志》。

  欧阳霖在《幽兰赋》碑刻题跋中说:“丁卯冬,霖由中牟迁叶,于城北卧羊山得摩崖五十六字,为公尉叶时所留,因建祠于上。”

  《清同治叶县志》中,“卧羊山”条下注为:“在县北十三里滍河东,山多大石,状如羊,故名。有宋黄庭坚摩崖纪游书五十六字。”

  在清代同治年后的叶县地方文史资料记载和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多从欧阳霖的“五十六字”说。

  ⒉《黄庭坚卧羊山题名》“二十九字”说

  这一说法,来自金石著作《中州金石考·卷八》和《金石续录·卷四》记载,其实是来自《金石续录》编撰者刘青藜的亲自踏访所见所记:“文曰黄庭坚鲁直,同游王从握李康。时维熙宁岁庚戌,崔源募工镌分朗。铁画银钩廿九字,鸾停鹄峙剑吐芒。雨淋日炙七百载,依然完好无缺戕。”

  刘青藜是河南襄城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官庶吉士。“父丧,哀毁呕血,事母不复出。专意为诗。”同时,在家事母时撰《金石续录》。刘青藜有的是时间,而且距叶县仅50多里,因此对《黄庭坚卧羊山题名》找寻的认真、记录的细致。

  ⒊《黄庭坚卧羊山题名》“五十六篇”说

  在一些报刊、网络上登载的文章中,有“黄庭坚这位历史名人三次光顾(卧羊山),留下了五十六篇的纪游摩岩石刻”之说。这一说法,当为欧阳霖“五十六字”说的讹传。

  4、没有具体数字

  由于卧羊山摩崖石刻消失于上世纪40年代,“更经日寇据叶后的兵燹,摩崖字迹亦为乌有。”再加上周围群众采石建房,卧羊山如今已经不存,更是鲜有人目睹摩崖石刻真容,亦无拓片摹本可供观赏。所以,现在提到《黄庭坚卧羊山题名》,仅说“卧羊山有黄庭坚纪游摩崖石刻”而已,更别说正式的名称了。

  此外,《黄庭坚卧羊山题名》摩崖石刻的名称也有《宋黄山谷卧羊山题名》、《宋黄鲁直卧羊山题名》、《卧羊山黄庭坚等题名》、《李康等卧羊山题名》等说法,不一而足。

  四、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卧羊山黄庭坚等题名》拓片

  叶县《黄庭坚卧羊山题名》是黄庭坚早期书法作品的代表作,也是叶县重要的文化名片。由于没有寻找到传世的图片或拓片,对《黄庭坚卧羊山题名》的宣传一直缺少有说服力的抓手,也成了我们深深的遗憾,但对其找寻与探究,一直没有停止。

  转机来自2020年。我在登录中国国家图书馆官方网站,浏览国图珍藏碑帖时,一幅《黄庭坚等题名》拓片映入眼帘 ,标注年代为: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一月十二日;标注刻立地为:河南省叶县卧羊山。

  踏破铁鞋无觅处。这正是我们苦苦寻求而不得的《黄庭坚卧羊山题名》原拓。

  第一次见到《黄庭坚卧羊山题名》的真容,这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黄庭坚卧羊山题名》拓片,从内容看,从右至左,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内容为:“大中祥符五年二月三日北归,因登此山。希圣!”

  第二部分内容为:“宁凤范致君,绍圣乙亥寒食同游。”

  第三部分内容为:“王从偓仲舒、黄庭坚鲁直、李康天向、熙宁庚戌戊寅甲辰同游。崔源募工刊。”

  第一部分内容,从时间来看,是“大中祥符五年二月三日”,也就是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33年后,也就是1045年,黄庭坚出世。可见,这部分内容也与黄庭坚无关。

  第二部分内容,从时间来看是“绍圣乙亥寒食”,也就是哲宗绍圣二年寒食节期间。

  《黄庭坚年谱新编》(郑永晓主编 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1997年)记载:

  “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51岁。

  正月,仍有宰臣奏修《实录》不实,乞重加贬谪。于是又被追夺一官。

  是月,始赴贬所。

  伯氏大临亲送山谷赴贬所。

  二月至江陵,寓居承天寺。时主持僧人智珠正建造佛塔,请求山谷在塔落成后为之作记。

  三月十六日(辛亥),次下牢关。十七日(壬子)之夕,宿黄牛峡。十八日(癸丑),与伯氏大临等观欧阳修诗及苏轼记丁元珍梦中事,当晚,宿鹿角滩下。”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时间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也就是农历的三月初。“绍圣乙亥寒食”时黄庭坚在荆州、宜昌一带赴贬所黔州的路上,按照当时的交通条件,不可能“绍圣乙亥寒食同游”卧羊山。因此,第二部分内容与黄庭坚无关。

  第三部分内容,从时间来看是“熙宁庚戌”,也就是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是黄庭坚尉叶任期内。

  从字数来看,是二十九字,正与《中州金石考》、《金石续录》所记载的:“文曰黄庭坚鲁直,同游王从握李康。时维熙宁岁庚戌,崔源募工镌分朗。铁画银钩廿九字,鸾停鹄峙剑吐芒。雨淋日炙七百载,依然完好无缺戕。”相吻合。

  这部分内容,正是黄庭坚与友人王从偓、李康、崔源等人同游卧羊山,登高望远、诗歌互答,兴之所至,题名纪游的真实记录。

  200多年前,襄城刘青藜“手携筇杖穿荦嶨”,踏游卧羊山,荆棘从里找寻到了黄庭坚摩崖石刻而“瞥眼大呌喜欲狂”。太乙先生是幸运的,“雨淋日炙七百载,依然完好无缺戕。”他亲眼看到了这二十九字的山谷题名。

  由此,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卧羊山《黄庭坚等题名》摩崖石刻拓片的名称应该为《黄庭坚等卧羊山题名》。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为卧羊山《黄庭坚等题名》摩崖石刻拓片,内容包括“黄庭坚题名”等三部分。本文主要絮说“黄庭坚题名”这一部分,也就是《中州金石考》《金石续录》中所记载的“铁画银钩廿九字”。

  五、黄庭坚早期楷书作品《卧羊山题名》

  黄庭坚从十五六岁(1060年左右)随舅父李公择游学淮南,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书法。

  其自云:“小时双钩学楷法”。据此,我们知道他是从楷书入手,且用“双钩”法执笔,是遵循了一般的学书方法。从他后来的书法体势和用笔特点看,他当时从唐楷入手,取法对象主要是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等,同时也涉猎了晋人的小楷和行书。

  英宗治平四年(1067),山谷赴礼部试,登许安世榜进士第,开始步入仕途。山谷时年23岁。约在次年,山谷开始学草书,山谷一生对草书致力尤勤,成就也最大。10年后(1078),他在《观王熙叔唐本草书歌》中描述了少时学草的情景:

  少时草圣学锺王,意气欲齐韦与张。

  家藏古本数十百,千奇万怪常搜索。

  今得君家一卷书,始觉辛勤总无益。

  移灯近前拭眼看,精神高秀非人力。

  北风古树折巅崖,苍烟寒藤挂绝壁。

  逸气峥嵘驰万马,只字千金不当价。

  想初盘礡落笔时,毫端已与心机化。

  主人知是希世奇,但见姓氏无标题。

  自非高闲怀素不能此,何必更辨当年谁。

  黄庭坚早年有一些书法活动,如18岁时题舞阳西寺壁。在《书舞阳西寺旧题处并序》记载道:“己酉(熙宁二年)二月,按斗死者于舞阳。授馆在县西浮图,食罢,解衣盘礴,壁间得往岁书。思拂尘落笔之时,观者左右,便似数百年事,信今梦中强记昔梦耳……嗟乎,浩浩七年,其间兴废成坏,所更多矣。”

  又如熙宁三年尉叶时题名卧羊山。

  当年年轻的县尉、文坛俊才,黄庭坚正意气风发。公事之余,和远道而来好友踏着初春的阳光,登临滍水环绕的卧羊山,兴至所致,摩崖纪游。

  黄庭坚的题壁书法已随着历史的烟尘灰飞烟灭,至于字画之工拙,已不得而知。但卧羊山题名摩崖石刻却留了下来,然我们今天依然能够看到黄庭坚早期书法的丰姿,这也是一件幸事。

  《黄庭坚卧羊山题名》正书,左行,共8行,共29字。整幅作品分三部分内容,分别为刊刻者:“崔源募工刊”;题名:“王从偓仲舒、黄庭坚鲁直、李康天向”;时间:“熙宁庚戌戊寅甲辰同游”。

  《黄庭坚卧羊山题名》系黄庭坚早期书法作品,字体楷书,书写端庄流畅,干净利落。从此作的实际水平来看,山谷在20多岁时楷书功底已很扎实,虽然其笔法技巧尚不够成熟,而其不囿前人的章法构成和整幅作品雍容、儒雅的格调,却具有大家风范。用笔稳健沉着,布局严谨,中规中矩,较为肥厚。书风敦厚,具有雍容、典雅的气度,透露出黄庭坚少时学书的渊源。题名用行书笔法来书写,如“从”、“庭”、“辰”,因为各笔画之间没有相连,所以仍然是楷书。

  当代书法家、学者黄君认为,黄庭坚40岁以前,取法颜字较多,但也驳杂学习魏晋法帖,因不够系统,故笔法不够精严,时时留下偏锋不实或裹锋强行的笔迹,笔意多平滑,内涵不足,缺乏表现力。此一时期所作以楷书为主,《华严疏卷》为比较成功之作。此作大约为元祐初所作,风格稳健,左规右矩,以颜字为底蕴的书风极为明显。作于元丰七年(1084,时40岁)的《发愿文卷》大约是当时所作的一个“副本”或草稿(按向佛许愿的习俗,“正本”当应已火化在佛前),故末尾有关于轶字七句的补注。此书因其草稿性质,故书写时比较放逸,笔法、结字既有颜字底蕴,又不受颜字风格所囿,有意放纵、超越处颇多。从书法艺术欣赏价值来说,此书不如《华严疏卷》,但如果作为山谷书风变化的代表作来看,其意义不可忽视一这正是山谷早年书法功底未深,欲变法而不得要领时的真实反映。

  北宋元丰年后,黄庭坚的书法便渐渐为人所注意。如元丰二年,秦观在《与黄鲁直简》中提到他的书法:“字画尤清美,殆非鄙文所当,已寄钱塘僧摹勒入石矣。”

  元丰六年的《游青原山诗》石刻,纵横开阖、浩逸雄伟,是山谷这一时期大字的代表作品,这也是山谷受《瘗鹤铭》影响至为明显的作品之一。山谷书法受《瘗鹤铭》的影响很深,主要表现为内紧外松的结体和圆劲的用笔。这一影响贯穿了山谷一生的书法创作。

  黄庭坚早期的作品,基本不脱晋唐法度。如果说二王、颜、杨、虞、柳奠定了山谷用笔内敛的基本倾向。那么,《瘗鹤铭》则提供了山谷结构上由中向外“辐射”的最初意象。行楷书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收获,由于此期草书作品现已无从得见,故难以论述。但从元祐初钱穆父的议论中可推断此期的草书成就亦不大。此期的创作为元祐变法起了铺垫作用。

  黄君《千年书史第一家——从传世著作看黄庭坚书法的艺术成就》一文附《传世黄庭坚书法作品简表》,共收录黄庭坚传世拓本、刻本、纸本作品104幅,其中最早者为元丰三年(1080年)创作于开封的《次韵叔父夷仲诗帖》。未被收录的《黄庭坚等卧羊山题名》当是最早的黄庭坚书法传世作品,是黄庭坚传世书法真迹中的一件重要作品,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珍品。

  参考书目:

  水赉佑:《书家史料丛书·黄庭坚书法史料集》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3年12月;张传旭:《中国书法家全集-黄庭坚》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3月;郑永晓主编 《黄庭坚年谱新编》 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1997年;黄君:《千年书史第一家-从传世著作看黄庭坚书法的艺术成就》书法研究 2006.11;清同治六年《叶县志》卷一《舆地志》;明嘉靖《叶县志》;清康熙:《叶县志》;清乾隆:《叶县志》;清黄叔璥:《中州金石考》卷八(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清刘青藜:《金石续录》卷四(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清黄本骥:《金石萃编补目》卷二(聚学轩丛书);清孙星衍、邢澍:《寰宇访碑录》卷七(江苏书局刻本);清姚晏:《中州金石目》卷四(商务印书馆 丛书集成初编);《宋史》卷四四四 中华书局;清欧阳霖:《卧羊山黄文节公祠碑记》;符春绿:《叶县人文历史钩沉》(《叶县文史资料第十五辑》);中国国家图书馆:《碑帖菁华》。


责任编辑:李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