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快消 > 酒水 > 正文

净利下滑59%、核心单品销量下跌,牛栏山还能守住“光瓶酒江湖”吗?

2025-10-22 15:24:28大公快消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作为曾占据国内光瓶酒市场半壁江山的“国民二锅头”,牛栏山凭借亲民定价和广泛渠道一度成为大众消费的代名词。
 
  但近年来,这家老牌酒企却深陷负面漩涡:母公司净利腰斩、新国标落地后争议发酵,曾经家喻户晓的“口粮酒王者”似乎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国民口粮酒已失宠?
 
  2025年8月28日,牛栏山的母公司顺鑫农业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财报,揭开了这家酒企的经营困局。
 
  报告期内,顺鑫农业营业收入在45.9亿元左右,同比大致下跌1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仅1.72亿元左右,同比大致暴跌59.1%。


 
  对于业绩下滑,顺鑫农业将原因归咎于“白酒行业深度调整”,但实际上顺鑫农业的增长乏力早已有所体现。
 
  据百度股市通显示,2021年—2024年,顺鑫农业的营业收入分别在148.7亿元、116.8亿元、105.9亿元、91.26亿元左右,分别同比大致下跌了4.1%、21.5%、9.3%、13.9%。
 
  从数据来看,顺鑫农业的营业收入自2021年便走上了“下坡路”,更是在2024年已退出百亿阵营。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2年,顺鑫农业旗下的白酒业务的营业收入就已跌出百亿至81.1亿元左右。


 
  而顺鑫农业旗下白酒品牌不仅有牛栏山,还有宁城老窖,可见牛栏山的营业收入较81.1亿元更低。
 
  对此,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指出:“牛栏山70%以上收入靠餐饮即饮场景,但大众餐饮复苏斜率远低于预期,啤酒、饮料替代效应显著;再加上‘禁酒令’持续发酵,宴席、聚餐场景大幅萎缩,导致‘低价刚需’也失效。”
 
  在终端市场,牛栏山的颓势更为直观。吉林某社区超市老板透露:“以前最畅销的就是12块钱的白瓶牛栏山,现在一个月也就能卖出去两三箱。”
 
  这种场景并非个例,多地经销商反映,牛栏山核心产品销量自2024年四季度起持续下滑,2025年上半年部分产品跌幅超30%。


 
  细分来看,在牛栏山核心产品矩阵中,仅有销售量排名倒数第二的(52度400ml)百年牛栏山白酒销售量微增3.1%左右,其余品类均呈现下滑态势;销售最好的(42度500ml)牛栏山陈酿酒(白牛二)更是下滑33.1%左右。
 
  除了消费场景的萎缩以外,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近年来“养生”风潮兴起,便宜光瓶酒的销量也迎来挑战。
 
  而自2022年实施的白酒“新国标”把含食用酒精+香精的产品踢出“白酒”行列,必须改叫“调香白酒/配制酒”。
 
  对此,柏文喜指出:“牛栏山主力‘白牛二’、金标陈酿均含食用酒精、香精,一旦强制换标签,消费者认知冲击巨大——‘原来我喝的不是白酒?’。”
 
  新国标落地后牛栏山销量连连减少
 
  公开资料显示,牛栏山是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华老字号白酒品牌,最早可追溯至1952年10月,牛栏山制酒厂建立,由“义信号”“富顺成”“公利号”“魁盛号”四家老烧锅公私合营而成。
 
  在发展早期,牛栏山二锅头还在北京大本营长期被红星压制。但2002年,牛栏山在时任厂长李怀民的领导下推出了“牛栏山陈酿”,产品主打性价比,走起了平价路线。
 
  凭借售价仅14元左右的白牛二,牛栏山逐渐打开市场,2008年在销售量上追平了老大哥红星。此后,牛栏山开始发力全国市场,渠道不断拓展,从北京一市扩展向全国。
 
  2019年,牛栏山产销量分别达到68.80万千升和71.76万千升,产销量均位居行业第一,白牛二更是创出了白酒行业“第一大单品”的销售神话。
 
  值得注意的是,或是2021年,牛栏山推出高端“魁盛号”系列进军高端市场失利,叠加2022年白酒新国标实施带来的冲击,牛栏山近年来开始逐渐走上了下坡路。
 
  据悉,2021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第7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推出《白酒工业术语》(GB/T15109-2021)与《饮料酒术语和分类》(GB/T17204-2021)两项“白酒新国标”,2022年6月1日正式实施。
 
  根据公告,新国标修订“白酒”定义,要求以粮谷为主要原料、禁加食品添加剂,同时新增“调香白酒”术语,而调香白酒被划入调制酒分类,不算白酒;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不得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根据《白酒工业术语》对调香白酒的定义,是以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添加食品添加剂调配而成,具有白酒风格的配制酒。
 
  应对方面,二锅头领军品牌红星反应迅速,第一时间剔除主力产品中的香精等添加剂,其他部分酒企也及时完成产品升级与业务线调整。
 
  但作为二锅头行业另一大巨头的牛栏山,其应对动作则相对迟缓,直到新国标正式实施前的10天左右,才迟迟出台了针对性(例如剔除食品添加剂)的调整措施。
 
  因此,除了白酒消费场景的萎缩以外,与其他同行相比,姗姗来迟的调整措施,也可能是牛栏山退出百亿阵营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牛栏山陈酿的配料表上明确注明含有食品添加剂,因此被归属为配制酒。对此,牛栏山对核心产品(如部分白牛二批次)剔除食品添加剂以符合白酒定义。
 
  同时,牛栏山将未调整的含添加剂产品按新国标明确归类为“调香白酒”,形成两类产品并行布局。
 
  虽然牛栏山做出了对新国标的应对措施,但新国标落地还是使其品牌口碑遭受创伤,销量连续回落。
 
  2023年,白牛二销量为24.64万千升,同比大致下降18.29%;进入2024年,白牛二销量进一步同比大致下降2.95%至23.91万千升。


 
  对此,柏文喜表示:“光瓶酒赛道正在‘高线化’,50-100元高线光瓶增速>40%,但玩家换成玻汾、绿瓶西凤、洋河大曲等‘纯粮固态’产品;牛栏山仍靠‘酒精酒’走量,品牌故事讲不出‘产区、老酒、匠人’,在‘喝少一点、喝好一点’的消费升级里天然失语。”
责任编辑:王杰
大公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