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货高端护肤品牌“林清轩”母公司上海林清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主板上市。如果该公司成功上市,林清轩或将成为港股“国货高端护肤第一股”。
然而,在这片繁荣景象的背后,价格体系混乱、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也环绕着林清轩……
连续11年霸榜的面部精华油产品
毛利率超80%
自2003年创立以来,林清轩凭借着独特的品牌定位和产品特色,在竞争激烈的护肤市场中逐渐崭露头角。其首创的山茶花抗皱修护精华油,成为了品牌的核心产品。
与此同时,林清轩也受到了资本关注。2020年,林清轩获海纳亚洲创投基金数亿元A轮融资;2021年,其获未来资产数亿元B轮融资。
在拿到第二轮融资的3年后,林清轩还获得了资本明星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抛出的橄榄枝,在2024年8月完成由雅戈尔领投的B+轮融资;同月,雅戈尔持股林清轩股份4.491%,成为其第四大股东。
随着消费者对国货美妆品牌的认可度与信任度日益增长,林清轩的产品销量与日俱增。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林清轩精华油累计销量突破3000万瓶,并且按全渠道总零售额计,自2014年以来已连续11年在所有面部精华油产品中位居全国榜首。
从财务数据来看,林清轩业绩表现可谓是“亮眼”。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6.91亿元、8.05亿元和12.1亿元,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32.5%。在2024年,林清轩的净利润达到约为1.87亿,相较于2023年的8451.8万元,同比增长121%。
值得一提的是,林清轩的毛利率也从2022年的78%提升至2024年的82.5%。
但是,在产品矩阵方面,林清轩的精华油占据了近三年公司整体业绩的三到四成。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林清轩旗下精华油分别实现收入约2.18亿元、2.84亿元、4.48亿元,分别占总体收入的31.5%、35.3%、37.0%。不仅如此,近三年精华油的毛利率分别高达81.7%、84.6%、85.3%。
要知道,在2024年,被称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透明质酸生产商华熙生物的毛利率为74.1%,而雅诗兰黛在2024财年的毛利率则是71.76%。
在如此高的毛利率背后,林清轩的营销费用也在不断攀升。
研发投入失衡
线下扩张遇阻
招股书显示,该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2年的3.12亿元激增至2023年的6.85亿元,其中营销及推广费用占比超五成,2024年更是达到约3.65亿元,占总收入30%,同比增长95%。
然而,林清轩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并不算高。尽管林清轩宣称山茶花精华油平均每2.5年更新一次,且截至目前累计获得86项专利(其中37项为发明专利),但其在2022年、2023年及2024年的研发成本分别为2110万元、1970万元和3040万元。
不仅如此,林清轩采取的OMO(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也让其渠道面临结构性挑战。
据了解,林清轩的精华油产品天猫旗舰店精华油品类多次登顶,2024年线上收入达7.14亿元(占比59.1%),复购率34.6%高于行业均值。但其门店数量从2022年的366家增至2024年的506家(超95%位于商场),但线下收入占比从54.7%降至40.8%。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林清轩布局CS渠道(化妆品连锁店),拓展50余家代理商覆盖近4000家门店,试图通过下沉市场寻找新增量。
然而,以“高端国货”自居的林清轩,依然饱受品牌溢价的争议。
在招股书中,林清轩的“野心”可以说是显而易见,其在招股书中直言要“与国际大牌同场竞技”。从价格来看,林清轩一路提价,据中国商报等报道,其明星产品山茶花精华油初代定价377元/30ml,后续不断涨价,奢宠系列更是迈入千元价位。
在今年“6·18”大促期间,一套包含30ml抗皱精华油、150ml柔肤液与50g时光面霜的护肤品,优惠前价格为2529元,折后仍高达1899元。
针对产品定价、产品研发等问题,大公快消向林清轩创始人、董事长孙春来以及相关负责人分别发出了采访函,但截至目前仍未得到回复。
需要注意的是,旗下产品价格直追甚至超越国内外一线大牌的林清轩,却因宣传问题受到相关部门处罚。
创始人又是CAACA副会长
产品抗衰谁说了算?
2025年2月18日,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林清轩关联公司上海春椿化妆品销售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东三环中路分公司作出行政处罚。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该门店在2024年9月初至10月23日期间,经营场所的2块广告灯箱中使用了“林清轩山茶花抗老修护专家”的广告宣传字样,而所涉及的品牌系列化妆品均无抗老功效。此外,该店铺广告牌提及的“抗衰慕斯”服务项目,所使用的两款化妆品也无抗衰功效。最终,相关部门以违反广告法为由,对该公司处以2.1万元的罚款。
面对这一处罚,林清轩创始人孙来春于2月26日在微博连发三条信息,并称“我们有明确的药监局审批的功效‘抗皱,修护,紧致’等等,但在门店写成‘抗老’是不符合法规的,要整改,但绝对不是个别网络声称的‘林清轩没有抗老功效’就成了被网暴的对象,有用词错误,我们坚决整改,不应该被群殴,作为22年的国货品牌,坚守全产业链、持续投入科研,愿意做长期主义品牌,愿意接受媒体监督,愿意和海内外同行一起发展。”
同时,面对北京市朝阳区监管局的处罚,林清轩方面提供了由北京国妆科创自然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出具的《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化妆品产业分会(又称“CAACA”“抗老修护专家”专家评审结论》(以下简称《评审结论》),以及由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化妆品产业分会作出的《证明函》及由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作出的《关于同意成立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化妆品产业分会的批复》(中抗衰会[2021]18号)(以下简称《批复》)。
其中,《证明函》提到,“北京国妆科创自然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化妆品产业分会认可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具备化妆品认定与评价能力,于2023年12月12日发布上海林清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抗老修护专家’专家评审结论文件,为本会认可的结论。”《批复》表示:“经我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审议,符合相关标准及要求,同意成立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化妆品产业分会。”
但事实上,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及其同意成立的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化妆品产业分会不具备化妆品功效评价与认定的业务范围。北京国妆科创自然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对化妆品的认定与评价不应超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化妆品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规定的功效宣称范围。
不仅如此,孙来春不仅是林清轩的创始人,其同时还是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化妆品产业分会副会长,林清轩还是该分会的理事单位,北京国妆科创自然科学研究院则是该分会的发起单位。
除了虚假宣传,林清轩还曾陷入客服风波。据时代周报等媒体报道,2024年下半年,有消费者向林清轩官方旗舰店客服催促后台物流更新时,遭到客服“急着投胎啊”“不要就退款,林清轩不差你一个人的”等恶劣回复。
事件发生后,林清轩在官方微博两度发布声明,称客服的服务态度问题是管理失职,正在逐一主动联系相关用户,提供详细沟通并落实专属赔偿方案。随后,林清轩发布了《关于对道歉声明中客服沟通问题的调查及处理结果》,称经调查,公司确认该名第三方公司客服,此前因不符合服务标准已被辞退,但其在离职后利用原先职务之便继续通过客服账号回复用户消息,导致部分用户体验受到影响。
对此,林清轩方面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强化安全管理与技术防护,公司已立即升级并强化客服系统的安全措施,确保账号管理更加严谨,从根本上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二是针对涉事人员的非法操作行为,公司已报警并将全力配合警方调查,维护用户和公司的合法权益。林清轩方面还补充说明,对受影响消费者的赔偿方案也正在积极洽谈中。
然而,消费者对于林清轩的投诉并没有消失。在黑猫投诉平台,有不少消费者称林清轩拒绝退款,甚至退货退款协商无果、客服承诺不兑现等。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在接受大公快消采访时表示,从品牌定位和企业声誉视角来看,这类负面事件对林清轩冲击较大。林清轩定位高端国货护肤品牌,强调品质与功效。然而,宣传违规被处罚以及“功效不符”“退款纠纷”等投诉,会动摇消费者对其高端品质和专业性的信任,让消费者质疑品牌宣传的真实性,导致品牌形象与高端定位产生偏差,削弱品牌在高端护肤市场的竞争力。
詹军豪进一步表示,品牌定位一旦受损,企业将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市场份额可能缩减,消费者会转向其他口碑良好、定位相符的品牌;二是新客拓展难度加大,负面信息会阻碍潜在消费者尝试产品;三是营销成本上升,企业需投入更多资源重塑品牌形象;四是供应链和合作伙伴关系可能受影响,供应商或渠道商对品牌信心下降,影响合作稳定性和业务拓展。因此,林清轩需重视负面事件,及时整改,维护品牌定位和声誉。
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看来,如果林清轩成功上市,其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产品多元化,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二是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合规管理,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宣传和营销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四是渠道拓展,加快线上渠道建设,提升线上销售占比。
如今,林清轩正走在IPO的关键节点,但对于这家以“高端国货”为标签的品牌而言,如何平衡业绩增长与品牌信任、如何在扩张中夯实产品力与合规性,仍是林清轩必须直面的长期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