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服装为教学服务——中国服装日让师生民族知识大长

2018-06-27 10:06:47大公网 作者:小 冰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服装要为教学服务 中国节穿中国装民族知识大增长

图:穿着汉服举行成人礼 图片来自东方IC


记得当年罗庆琮校长说过一句话“校服要为教学服务”。
 
岂止是校服,除了校服,香港培侨书院还有洋装日、唐装日。过洋节穿洋装,过中国节穿中国装。在服装日里,全校师生穿出精彩。
 
好比说2008年庆祝中秋节的那一天,全校千多号人,大人小孩各穿各的款式,长衫马褂、对襟旗袍、古典装、五四学生装、改良型中山装、少数民族装,全是中国味。有男生头戴民国风格的瓜皮帽,後面吊一根长辫子;有女生穿藏族装、蒙族装、维族装、彝族装。单单是汉族装,就有宽袖的、窄袖的、无袖的、紧身的、立领的、袖口领口滚边的。面料有真丝的、锦缎的、棉麻的、化纤的。有的学生把绣花鞋、圆口布鞋也穿来,当然皮鞋、凉鞋、波鞋也无妨。
 
这一天,从校长到老师再到同学,个个都是服装模特儿,有些人把唐装与牛仔裤结合,与灯笼裤结合,与长靴结合,与七分裤、八分裤结合。人够多,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没有想不到的,也没有穿不出来的。思维够多元,整个校园就是一个大型服装博览会。
 
穿不同的衣服,干同样的事情:老师照样抱着教具和书本去教室,学生照样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上课。过一个中国节,学生们增加了对中国民族和民族服饰的了解。知识来自课堂和校园,也来自亲身的体验,自然得来,不经意地收获,轻轻松松,印象深刻。
 
那天在走廊里,一位女生迎面走来,她穿一件维吾尔族的连衣裙,配上那身段和长相,看上去很窈窕、很淑女。我对她笑,表示赞许,她也回我一个淡淡的笑,看似沉浸在爱美的心情里。我们擦肩而过,擦肩之後她又回转两步,站在我面前,摊开双手,问:“老师,好看吗?”我说:“你真漂亮啊!”听了这话,她优雅地转一个圈儿,裙幅随风摆动,灯笼似的鼓起。之後她接着说:“我爸爸去过新疆,他说维族人能歌善舞,典型的舞姿是这个。”她一边说,一边将两只手一上一下地放在胸前,扭起脖子来。脖子扭得不太娴熟,表情却大方、自然、顺眼,是培侨书院学生们的范儿。
 
那天是我第一次经历学校的中国节。头一天,科主任曹建伟老师对我说:“明天别忘了穿传统的中国服。”于是放学后我去旺角,在女人街买了一件立领的妈妈衫,短袖提花,大红大绿,对襟靠右开。最令我欣喜的,是那几对蝴蝶结盘扣,用布条盘成,画龙点睛,起到异曲同工之效果。记忆中那是我穿过的、最为鲜艳的衣服,那天我特别放得开,藉此机会过了一把瘾。
 
连师生们穿什麽衣服都考虑到了,这是一项貌似闲散,其实很进取的活动,还避免了形式上的操练。一环接一环,环环入扣。庆祝一个中国节,犹如给学生们上了一堂活鲜鲜的中国民族服饰文化课。我琢磨,多年後当孩子们聚在一起开同学会,或许他们就顺便聊起那一天,“你穿什麽我穿什麽”、“谁和谁特别吸引”、“那天我才知道,中国竟有这麽多民族”。
 
过一个节,民族知识大为增长,说不准未来哪个服装设计师的灵感,就启蒙於那一天吧!哪里只是服装设计师,还有工业设计师、建筑设计师、画家、艺术家、美术老师、社会学家等。
 
人生要经历很多很多的事情,有的记住了,有的记不住。学校的中国服装日,师生们一定难以忘怀。
责任编辑: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