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自由谈/“卫生”起源与抗疫/海 龙

2020-03-18 04:24:0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意大利米兰大教堂近日景象/美联社

  新冠肺炎在武汉爆发之初,抗疫是中国第一要务。中华民族倾举国之力奋战之时,却时有噪音。网民无端抱怨者有、指手画脚招摇者有、崇洋恨不生在欧美者有;其实上述诸君不知道今天先进发达的西方引领世界卫生潮流也不过两三个世纪,眼下欧美国家防疫抗疫的反应慢半拍,翻看它们的“黑历史”也令人悚然一声长叹。

  让我来梳理一下西方开始创设“卫生”这个术语概念以及开始建立卫生系统的历史记忆。

  欧洲古代城市系统创设源自古希腊罗马。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蛮族入侵破坏很大,使欧洲倒退了几百年。自此漫长的中世纪欧洲城市自然环境很差,成了病疫的渊薮。史料记载欧洲几乎连年处於瘟疫和传染病威胁之下。当时科学不发达、并没有病菌和医疗概念,人们获病后或求教会祈祷或被庸医折磨至死。

  中世纪欧洲城市背弃古罗马模式,没有垃圾处理系统、没有下水道、几乎没有浴室,髒乱差横行;而且城市没有专职清洁工,生活垃圾随街倾倒。长此以往,往往整座城市成了巨型垃圾场。甚至国王走在街上都可能兜头被泼一头污水。一俟雨天,整个城市更成了污淖的沼泽──这样的环境怎能不是疫病的培养所?更兼当年欧洲大多数街区没有公共厕所,人和动物都是当街排泄。可以想像,这样的混合浆液更是使人致病的蚊虫鼠蚤的寄居乐园。

  更可怕的,是那时欧洲人迷信汗毛孔会吸引毒素,而洗澡会让人体暴露在有毒空气中;若想预防疾病就要坚持不洗澡、让污垢堵住皮肤毛孔来防止感染。因此很多欧洲人都一辈子没洗过澡。据载路易十四统治时代的法国,最爱乾淨的贵妇人每年也只洗两次澡。而路易十四本人对洗澡极其谨慎、尽量避免,洗澡时定要有医生在侧。到了其五代曾孙路易十六时这种情形也并没有进步,国王一年只不过洗两次澡。那时欧洲各大城市污秽连天,很多人不是病死,却是髒死的。

  十八世纪的旅遊指南曾记载,巴黎有一半的人口一生从未洗过澡,这样造成了欧洲人体味问题十分严重。体味熏人的副产品是欧洲人因之发明了香水。香水的另一好处据说是能够防病。欧洲黑死病肆虐的时候,人们偶然发现製造香水的人或可免於疫病。传说十七世纪英国有个叫做伯克勒斯伯的小镇是一个薰衣草交易中心。早期香水用薰衣草等花香精油製造;因为黑死病靠跳蚤传播,而薰衣草具有天然的驱虫作用,所以小镇无人患黑死病。另外,香水多用易挥发的酒精稀释构成,酒精亦有杀毒作用。

  到了文艺复兴前期欧洲工商业有了发展,这造成人口大量湧入城市,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却极度落后。这当然引起了疫病不绝。举令人闻之色变的黑死病为例,它从一三四八年开始爆发一直延续了四百年直到一六七九年才慢慢被控制。此期间欧洲大约有三分之一人口死於此病。上面说的城市肮髒、卫生习惯差、不洗澡等是致病的根源。

  考察英文“卫生”一词的创造和发展,可以给我们勾勒出欧洲疫病史的线索。英文中有三个词来表述“卫生”。第一个词是sanitation。它起源很晚,其意指疏通下水道以保持人们生活健康。据考它最早被创设於一七二一年,词根源於拉丁文。第二个英文词是hygiene,词根是希腊文,源於希腊神话中掌管清洁和健康的女神Hygieia,后来被喻指卫生和保健。这个词最早在一六七一年出现。从上面两个词的词根看,它们出现得都很晚,到了十七至十八世纪间才被应用,而且它们的字义和概念还都是渊源於古代希腊和罗马的。

  英文裏“卫生”的另一个词是“health”。但它的本意是“医治、治疗”;据说源自heal,它出现在中世纪欧洲。只有前面加上public即“公共”词义时才跟城市卫生有关。

  由上面英语“卫生”一词来源看,它作为一种理念和制度在西方出现是很晚的。

  虽然西方城市卫生概念出现较晚,但由於实践需要,逼得欧洲人创造出了一些公共医学上的範例。比如说,现在全世界都认为最有效防止疫病传播的隔离制度,就是意大利最早发明并实行的。那是在一三七七年黑死病氾滥时,一个叫拉古萨的小公国严防疫区人员进入。它规定所有商旅和水手必须在临近的小岛隔离三十天才能进关。后来它又把隔离期延长到了四十天(Quarantina)。这个术语就成了今天医学名词“隔离”(Quarantine)一词的渊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