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善冶若水/香港演艺学院走向全国的优势\胡恩威

2021-02-04 04:24: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期本栏文章谈及海洋公园兼容演艺学院发展的优势,而实现这一可能也离不开演艺学院的未来发展定位,那就是以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及亚洲为本位,积极融入全国的演艺教育生态。不妨从重新定位为一所全国性招生的演艺学院开始。

  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内地重点艺术院校皆面向全国招生。全国招生模式对於香港演艺学院的好处是提高生源质量,同时整个教育模式亦可充分利用香港中西文化结合的优势,开创更多元化的教学局面。

  一直以来,香港演艺教育多侧重西方文化,缺乏对自身东方文化的深刻理解,也缺少全国格局的定位。大湾区未来发展文化事业,少不了一个国家级的演艺教育学院。在视觉艺术方面,目前香港尚未形成一个具备中国模式或亚洲特色的教育体系,比如专上艺术教育基本由欧美文化主导。故此,香港演艺学院可以深入研究未来他们参与大湾区的具体工作如何进行,课程如何能够促进大湾区演艺事业的发展以及创造更多机会予年轻人。

  还有一个发展及融合的可能,香港演艺学院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在大湾区其他城市兴建校园呢?若果要耗资数以十亿兴建新校园,是不是在内地兴建会更加有实效?这样真正能为学生创造在大湾区学习和实习的机会,也可以吸纳内地学生,难道不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做法吗?在大湾区内新建演艺学院校园可行性强,首先区内需要这样一个教育平台,加上香港演艺学院具有先天优势,它不属於大学拨款委员会下的学术机构,不走学术排名主导的模式,更应该充分发挥其专业教育定位。

  在我看来,演艺行业更重要的是师承何人以及如何用作品建立名声。内地不少艺术院校的院长没有博士学位,但他们透过丰富的创作经验来建立资深的教育地位。过度着重於学术研究而忽视专业实践的教育模式可能是香港艺术教育面对的一个困局,两者需要平衡,学术与实践并重。内地在这方面分门别类,学术研究、历史研究、理论研究以及艺术创作和实践的人才各司其职。香港大可参考和学习,以便设置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令学生得益,获得更加多元的发展机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