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自由谈/《奥本海默》:另类人物传记电影\葛若凡

2023-09-18 04:03: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电影《奥本海默》由诺兰自编自导,基里安.墨菲主演。\剧照

  “原子弹之父”尤利乌斯.罗伯特.奥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对于不少观众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是公认的鬼才导演,作为他首部人物传记电影,他选择了一个历史上最具传奇,却又埋葬在历史尘埃中,备受当世和后世争议的人物。奥本海默率先发现了核技术,监督制造了美国的“曼哈顿工程”,研发和制造了终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子弹。可是原子技术和原子弹的运用,让奥本海默备受煎熬和内心的恐惧,他的自责却引起了舆论的哗然,使其更受责难。就像是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从众神中间盗来了天火并交给了人类,却始终在神界和人间备受痛苦折磨。

  《奥本海默》是根据《美国普罗米修斯:奥本海默的胜与悲》一书改编,诺兰自编自导,基里安.墨菲(Cillian Murphy)主演的二战历史人物传记电影。三个小时的电影时长,从二战后美国组织的多场奥本海默的听证会展开,逐步揭开了这位天才备受争议的一生,当原子弹爆炸,“曼哈顿工程”成功,奥本海默也被推到了舆论和政治漩涡的风口浪尖。奥本海默的内心世界也在完全坍缩,随着他备受指责,也反映出大众的无知,舆论的荒诞,以及同时期美国部分政客和麦卡锡主义的黑暗和愚昧。

  从剧情的设计上,该片采用多时空叙事模式,以及双重多线结构。所谓双重多线结构,通俗来说,就是由两组多条主线的叙事展开。一组是回忆和过去的多个主线,一组是影片时间线当下的多个主线。这两组主线有些相互连接,有些彼此独立。在电影中诺兰“贴心”地采用彩色和黑白的方式交叉呈现“过去”和“现在”。

  但这些剧情都围绕着奥本海默,却不是一个典型的人物索引的叙事模式。人物索引是戏剧的概念,是叙事结构排列的依据。在这部电影中,叙事的索引却是听证会的盘问和奥本海默本人的痛苦挣扎懊悔而产生的不断回忆出的记忆碎片,这是历史人物传记电影中非常罕有的,甚至可以说是首创的。笔者专门比对了原著书籍,并没有采用诺兰这样的叙事方式,诺兰的叙事方式别具个人特点,却又贴合电影的实际需要,更是一种创新的模式。这样的技术创新,在编剧领域是极少见的。

  电影从奥本海默这一角色出发,表现这位科学家所经历的内心矛盾和挣扎。奥本海默感觉的懊悔和自责并不是因为创造了原子弹并在日本投放了原子弹,他并不后悔制造了原子弹。然而,在奥本海默看来,原子弹的技术短暂地带来了和平,而他认为长远看链式连锁反应之后终将摧毁世界;也是对核武器以及核能运用人类其实根本无法完全控制引发的担忧,这是对科学伦理的基本道德。而当时美国的政客和公众舆论并不能理解这一问题。到电影上映的今天,很多观众讨论和评论这部电影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本质。特别在日本核污水排放大海,对核能使用氾滥和风险的管控更应该引发大众的讨论和反思。

  从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角度,一部超过百分之八十五都是文戏的电影,在IMAX影院却带给观众就连动作片战争片甚至是科幻片都无法比拟的视觉震撼,甚至实拍了三位一体的核试验现场和蘑菇云,为我们展现了“曼哈顿工程”的神秘和浩大。诺兰擅长使用恢弘的镜头和画面叙事和细节镜头交替的方式来制造镜头和画面的节奏。在细节方面,诺兰采用了大量的手摇特写镜头,去描写角色的神态,通过大量的神态和面部表情来完成情绪的触点传递,将情绪和感情传递给观众,让观众产生共情。在演员调度方面,诺兰导演的选角和对演员演技的把握是非常精准的,往往总是有先见之明。演员对角色的塑造是相对自由和开放的,让演员有研究角色和体验的时间和揣摩角色进行个人特色表演的空间,但是要刻意避免演员的个人习惯,而成为角色的习性。这样让观众更好地代入剧情。

  诺兰是一个“实拍狂魔”,甚至实拍三位一体的核试验。这部电影没有采用CG特效,所有镜头都用实拍完成。看似有很多怀旧和传统的拍摄理念,其实采用了最先进的拍摄技术。如果是主观镜头,仿佛我们就是其中一个人物对电影里的环境身临其境。整部电影不仅是新颖的剧作结构和叙事手法,也是视听语言和效果的创新和细腻。对人性的细节刻画,用电影镜头调动整体的规定情境氛围(意境)和角色的情绪,还涉及到对科学对人性的反思。

点击排行